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对联文化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联文化研究

高一三班组 石钰,杨勋辉,鲁伟红,马文博 赵鑫

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对联文化研究,对此作如下:

对联,可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历经千年而从未衰老,其魅力不言而喻。既是文化就有其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类文化相互交融,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现代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独特而生动的体现。对联文体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而且具有比其它文体更加突出的装饰功能、实用价值和趣巧特征,故特别为广大华人读者所喜闻乐见。对联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的研究和调查,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并了解对联。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联存在的价值以及保护对联传承对联文化的重要性。并能让我们认识到前辈们的智慧与语言魅力,从对联中去了解古人骚客们所寄发的情感。从而激发我们对对联文化的兴趣,引发对文字魅力的研讨。最早的一副对联 公元 964 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 “ 桃符板 ” (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 “ 桃符板 ” 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种类有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或者与它密切相关。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6.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7.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8.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对联的历史起源,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易经》中,如:“渺能视,跛能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易传》中,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有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中国骈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满招损,谦受益。” 、“乘肥马,衣轻裘。”、“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等等。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

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 “ 对 ” ,又要有 “ 联 ”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 “ 对 ” ;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臵,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 “ 双音步 ” ,一是一字一顿,叫 “ 单音步 ”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 “ 窗 ” 和下联中的 “ 门 ” 是平对平, “ 西 ” 与 “ 东 ” 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从调查结果分析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对联文化的普遍应用,对联

对联文化研究

对联文化研究高一三班组石钰,杨勋辉,鲁伟红,马文博赵鑫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对联文化研究,对此作如下:对联,可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历经千年而从未衰老,其魅力不言而喻。既是文化就有其纵向的传承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e532845u6bod04q6y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