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

①人口战略 ②资源战略 ③环境战略 ④稳定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辽河平原 C.河西走廊 D.云贵高原 3.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 读下图,回答4~5题。

4.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5.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圆圈阴影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 C.大气降水过多,土壤透气性差 D.农业科技落后 7.下列措施有利于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 B.发展“立体农业”

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 D.大力发展经济林木——苹果 8.图示地区在发展中与和谐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是( )

A.开发山区生态旅游资源 B.开发山区煤矿,弥补农村燃料不足 C.持续实施计划生育措施 D.积极开发山区小水电

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9~10题。

9.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C.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10.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即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11~12题。

1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五月 B.四月 C.六月、七月 D.十一月 1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6~19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以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16.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17.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 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18.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19.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2011年的夏季,我国从东北到西北,从东南到西南,洪水使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再次遭遇尴尬之极的局面,有人认为城市化进程过快是导致排水系统负担较大的原因:“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随着城市的扩大,过去城市的外河(过去水排到外河就算排出去了)现在都变成了内河,排水系统的负担比较大。从城市总体来看,表现为重地上、轻地下,地下的排水系统跟城市发展的要求不一致,所以导致现在一下雨城市就被淹。”据此完成20~21题。 20.与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再次遭遇尴尬之极的原因关系不大的是( )

A.全球温室效应导致强对流天气增多,短时间内强降雨灾害发生次数增多 B.由于城区建筑、不渗水的道路和硬地等因素,使雨水难以浸入地下 C.城市内部绿地面积增多,导致蓄水功能增强

D.暴雨导致的停电,也会使较好的排水系统不能生效

21.“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城市化进程过快是导致排水系统负担较大的原因。”该说法只是个别人的推脱之词,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根本措施在于( )

A.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B.加快工业化步伐C.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广东省的全球电子、轻工产品与通讯设备等产业结构完备,加上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使得广东省汽车出口量跃居全国第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进驻,和近百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聚集,使得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据此回答22~24题。

22.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有优惠的政策 B.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23.广东省汽车产业的劣势是( )

A.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自主品牌 B.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 C.市场狭小 D.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24.广东省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在出口贸易方面,广东省今后应( )

A.加大初级产品出口 B.加大原料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C.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D.加大能源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读下面某地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5~26题。

25.对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A地区 B.棉花生产是B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C.C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D.D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

26.近年来,图示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 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与其经济和 生态的合理性无关的因素是( )

A.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 B.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 C.减少粮食生产中过多地对水源条件的依赖 D.当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

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存在着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一些城市在局部区域已经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征兆。因此大力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据此回答27~28题。 27.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会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污染极易发生在(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28.若要减轻环境污染,该区域能源比重应该增加的是( ) ①石油 ②水电 ③核电 ④天然气 ⑤煤电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高成本时代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析》一文指出,处于经济发展前列的广东,有必要充分认识发展的高成本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并以全球视野谋划广东的发展,调整发展对策,提高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据此回答29~30题。

29.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日渐紧张 ②劳动力成本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 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0.为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

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1~33题。

31.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 32.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均匀,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河口三角洲 33.关于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甲河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发展种植业 B.乙河上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梯级开发、发展旅游 C.甲河下游利用水能发电、保护植被生态、发展畜牧业 D.乙河下游开发水能资源、保护水质、发展灌溉农业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4~35题。

材料一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的依连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43号冰川。玛纳斯

( )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1.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①人口战略②资源战略③环境战略④稳定战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7vrf1rt234c2db011p1797950lpza00fd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