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试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内容提要

教师传授知识以及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语言表述,深入浅出地分析,入木三分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使用科学艺术的教学语言,意义重大。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教学语言艺术,并有目的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授课主体、授课对象的要求共同决定的。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效果欠佳,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偏弱是原因之一。中学语文课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锤炼教学语言技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做到严谨科学,自然流畅,生动活泼;重视互动语言技巧,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针对中学语文课堂上存在的种种痼疾,探索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的方法,透过课堂教学的表象,分析语文教师不同的语言风格,分别以有文采的教学语言,幽默的教学语言,机智的教学语言为切入点,研究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通过恰当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1

试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课堂

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 有文采 幽默 机智 学生 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①“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方式方面,也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与语文教育界的前辈钱梦龙先生一直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可是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堂的主人——学生,却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许多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这样尴尬的现象:“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什么课?大部分学生回答是语文课。上甲课做乙事的情况哪一种课最多?语文课也排在前列。”②更有甚者,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针对目前语文教材的选篇问题,女儿对父亲说:“谁在乎这个!进语文课本的东西,香的也臭了,来了《哈里·波特》,我照样不想读。”③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偏激,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批评,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课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母语课程却无法得到青少年的认可?如果语文学习的主体——学

2

生对语文课充满了厌烦,我们费尽心力进行的教学改革岂不是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面对这样的语文课堂现状,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批评阶段,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说:“一个负责的理论家,如果一味以破坏、炮轰为满足,而不知正面建设,缺乏把哲学美学的方法和观念转化为操作性程序的能耐,充其量也只能是跛脚的理论家。”④笔者正是针对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试图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作为切入点,研究教师如何以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对课堂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于母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使用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一度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隐含着高度的专业性。”⑤教学语言艺术正体现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语言就像火种一样,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学生乐于在语文知识的殿堂中漫步。

另外,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课堂“引导者”身份的定位,以有效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而这一切都依赖语言这一载体去实现。

有的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在下面却神游天外,不知所云。造成这种错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语

3

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语文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会心微笑,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开心,学生在下面听得专心,师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了“双赢”的结果。我们认真分析那些能够获得学生认可的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教师往往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能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语言使课堂变成一潭“活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真正要实现这样“双赢”的课堂,师生必须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不能以“俯视”的姿态对待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差异、情感特点,放下教师的“架子”,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能听懂的,喜欢听的语言,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用恰到好处的有文采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美”起来。有的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花费很大精力设计出很有文采的教学语言,学生却很难接受,往往有些优美的,有文采的语言脱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听得云山雾罩,这样的教学语言就成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一则《杜甫诗三首》的导语设计:“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教育的熏陶??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命运多舛,让他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在他

4

的如椽巨笔之下,多少辛酸苦闷倾泻而出,多少忧国忧民积郁心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这则导语设计美则美矣,也能看出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就是缺乏了对学生这个主体的研究,在这位教师用正常语速讲这则导语的时候,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完全理解尚且会出现困难,何况授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那些显示教师渊博学识的“旁征博引”,起到的效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缺乏对学生现状的研究,孤芳自赏的导语设计缺乏可操作性,自然更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盲目地追求课堂教学语言有文采未必是“终南捷径”,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锤炼自己的语言,让优美的教学语言带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笔者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之时,选择了一种“以诗解读作者”的方式走近李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先选取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现代诗《寻李白》其中几句作为板书,诗句如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用现代诗歌解读古代诗人,本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文采飞扬的诗句中受到美的熏陶。“酒”,“月光”这两种学生熟悉的意象的选取,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调出和这两种意象有关的诗句,对这两种意象进行分析,寻找李白的性格发展脉络,联系他的个人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各种华丽的诗句让课堂充满了“美感”,教师在这里可以适当补充学生不太熟悉的诗句,例如:《侠客行》一

5

试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内容提要教师传授知识以及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语言表述,深入浅出地分析,入木三分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使用科学艺术的教学语言,意义重大。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教学语言艺术,并有目的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7q4s01j3w4ddq343gw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