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语》的比喻之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语》的比喻之美

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近代大学者辜鸿铭说:“半

章〈〈论语〉〉能够振兴中华。”〈〈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在中国历史上、思想上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对世界的影响也非常长远。它的源远流长,除了其平易而深刻的哲理魅力外,简朴而生动的文学魅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左传〉〉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魅力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的感染力。〈〈论语〉〉的语言艺术是相当出色的:它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相结合,整句、散句相交织,洋溢着灵动而自然的音韵之美;它遣词造句生动形象,深邃的思想、抽象的道理,借巧妙的比喻、平常的事物一点染,立即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它通篇名言、警句、睿语,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警策醒人,让人如聆教诲,如浴春风……它的语言是形象化和哲理化的完美结合,既通俗明白,平易畅达,朴实无华,又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这样的语言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多数都成了格言,活跃在古近文章中,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变成了永久性的、不朽的语言。〈〈论语〉〉的语言使用,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恰到好处地使用比喻这种修辞,使平易的文字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在撞击读者的视觉的同时,也强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本文就〈〈论语〉〉的比喻之美,略作评价和赏析,以期引起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比喻是语言艺术之花。精辟的比喻,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它可使朦胧的事物突然清晰起来,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明起来,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当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奇妙的比喻,其足迹所至,即使荒野也会鲜花盛开。作者粗略统计,〈〈论语〉〉中共有比喻三十多处,或长或短,或显或隐,或叙事,或写人,或喻理,或讽喻,其使用之巧妙,堪称典范。

用喻叙事:描写古代的君子是如何增强自我修养时,借用《诗经》中的比

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论语?学而》);写曾子描述自己一生的际遇,亦借用《诗经》中的比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用喻叙事,既概括又形象,以极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极丰富的内容,且能给人留下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

用喻写人:孔子在赞扬学生子贡有美好的品质时,连用两个比喻:“女,器也!”“瑚琏也。”(《论语?公冶长》);用“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用以赞扬仲弓是个人才,不能因其出身低贱而舍弃不用。在批评“宰予昼寝”时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在评价“今之从政者”时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孔子的弟子子贡评价孔子,连用了三个比喻,前两个比喻中又有着对比。首先将孔子与自己作比:“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其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其次将孔子与他人作比:“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子张》);第三个比喻是单独评价:“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可阶而升也。”(《论语?子张》)不同情境下的三个比喻生动具体地刻画了孔子“千古巨人,万世师表,高山仰止”的形象。用喻写人,用物的特征喻人,突出人物个性,如同给人物画像,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论语〉〉是儒家学说之集大成者,是一部修身立命、治国安邦的经典,其中绝绝大部分的比喻是用来明理的。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喻时光流逝如水。一去不复返,告诫人们当即时努力,莫要浪费年华;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论语?子罕〉〉)阐述只有经过艰苦的考验,才能检验出一个人坚贞不屈的品质;用“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说明成就

再大,需从小处做起,不可半途而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皆在于自己,而不在他人。在说到国君以德治国的重要性时用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倡导为政者的率先垂范作用时,用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在说到诚信的重要性时,用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用“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喻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子贡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述君子有错即改的重要性。

〈〈论语〉〉有些比喻还是设喻劝戒,形成讽喻。这些比喻更是别具一格,意蕴深厚。在〈〈论语?阳货》中,鲁国的阳货力劝孔子出来执政时用喻:“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孔子叹服着说:“诺,吾将仕矣。”在《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以凤凰喻孔子,讽喻孔子在天下混乱时隐居实在不应该。心灵受到触动,“孔子下,欲与言。趋面辟之,不得与言。”《论语?季氏》中,孔子用喻“虎犀出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劝导冉求要“在其位,谋其职”,规劝季氏不要在国内兴师动武。《论语?宪问》中,有“荷蒉”的农夫听到孔子“敲磬,有心思”,且“磬声沉闷”时,说“深则厉,浅则揭”,意为过河时,水深,就穿着衣裳涉水过去;水浅,就提起衣裳趟过去。用类比的说理方式,规劝孔子应做到“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应独善其身”。《论语》有些比喻不出现本体,用隐喻明理。到达武城这个国家,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时,孔子微微一笑,同他的弟子开玩笑用了一个比喻:“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当弟子子游疑惑时,孔子接着答道:“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强调了以礼乐治国的重要性。用比喻说理,收到喻巧理明之效。

《论语》的比喻之美

《论语》的比喻之美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近代大学者辜鸿铭说:“半章〈〈论语〉〉能够振兴中华。”〈〈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在中国历史上、思想上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对世界的影响也非常长远。它的源远流长,除了其平易而深刻的哲理魅力外,简朴而生动的文学魅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左传〉〉云:“言之无文,行而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1e4b0kddz3gyk618jsm0fvam2gysn007d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