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事件
事件发生:
今日(2015-4-17)赶集网正式宣布和58同城合并。合并后,杨浩涌与姚劲波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
58同城发布公告称,宣布战略入股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及4.122亿美元现金。腾讯将以52美元每ADS认购价值4亿美元的58同城新发股票。
去除58同城的对外投资,两家公司此次的合并将采用约5:5换股的形式进行,根据最新的股价,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值将超过100亿美元,并进入美股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五的序列。
战略方面:
新公司(58赶集有限公司)将采取双品牌战略,赶集网与58同城保持独立运营,各自的管理和员工架构基本保持不变。
58同城和赶集合并的原因:
1.由于分类信息模式护城河较浅,因此不论是58同城还是赶集网,在发展上都依赖资本的支持以及在营销上的投入。在过去的激烈竞争中,双方的营销费用都持续大幅上涨。在这种背景下,58同城积极投资赶集网也在情理之中。
2.58同城战略投资赶集网后,双方的合同效应将加强,包括降低市场投入,以提升行业利润率水平,以及继续在产业链深化布局,促进商业模式升级。
3.58同城与赶集网在业务层面上,都依赖在本地市场的口碑和知名度。58同城通过战略投资赶集网,势必将降低在市场上的推广费用,有利于提升行业的利润率水平。
4.老虎基金在赶集和58同城两边下筹码,积极游说双方合并。
5.作为该领域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公司,战略合作后将获得分类信息市场的绝对份额。 相关链接:http://tech.qq.com/a/20150417/046726.htm
合并后产生的协同效应和好处: 对58的好处:
1、将立即停止一些短期的市场行为,协调一致以提升整体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2、将提高信息发布门槛和审核标准,促进整体网站的信息质量水平,更好保护用户利益;
3、将加大在创新产品和模式上的投入,更好把握市场机会。(from姚劲波内部信全文)
对赶集的好处:
1、减少营销成本——分类信息行业正在从纯信息模式向服务和交易模式升级,持续的过度竞争显然不利于双方在招聘、汽车、房产和生活服务领域的深度布局,合并后,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2、扩大平台优势——在分类信息领域,新公司将成为行业内占据了绝对竞争优势的大平台。新公司将拥有国内绝大部分的蓝领招聘和二手车流量,房产和生活服务频道的流量也将成为行业绝对的老大;
3、资源优势[3.26%]互补——赶集在招聘和汽车方面的优势,与58在房产和生活服务领域的优势相结合后,将会迅速产生协同效应。更重要的一点,在58赶集投资和孵化的创新领域,比如赶集好车,比如蓝领招聘的下沉服务,大家会发现,赶集网将获得两倍的流量支持,成功的速度和概率将大大提高。 (from赶集网杨浩涌内部信)
对58赶集的好处:
纯资本意志,可减少恶性竞争
58同城、赶集网,两者在业务上完全重叠,虽说有一些定位上的细微差别。两个完全重叠的业务进行合并的意义在于实现市场的绝对垄断,两者合并后份额将高达70%以上。而此前,他们位居市场前两位,处于寡头垄断市场形态。
寡头垄断双方不进行勾结就会导致恶性竞争,两败俱伤。我们也能看到赶集和58同城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公关战、广告战,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据说每年费用高达2.5亿美元。有人调侃,两者合并后谢娜、杨幂和驴,到底留下谁啊?
投资人要求赶集网关注他们的利益,敦促了这场合并,虽然赶集网杨涌浩很想与姚劲波一争高下。但自2014年8月赶集获得2亿的融资后,就一直没有获得融资,而58同城的提前上市也挡住了其上市的步伐。加之腾讯20%的入股让58同城在资金、品牌知名度上快速领先赶集,拉大了竞争差距。
两家公司合并将让流量成本降下来
在合并传闻传出的第一时间,就有消息称百度也向赶集网发出了收购要约,不管58同城掌门人姚劲波心里愿不愿意和赶集网合并,一旦赶集网走向百度,58同城通过上市换回的优势将荡然无存,不光无法再用烧钱大战拖垮对手,自己的流量入口也可能被掐断。
58同城和赶集网所处的本地分类信息市场是一个类似去哪儿的垂直搜索市场,在百度的大战略里叫中间页战略,本来也是百度的业务范围,但因为颇具专业性,只能由专业的公司去做,百度转而将流量卖给58同城和赶集网。搜索引擎作为大多数网民接触互联网的第
一渠道,天然具备导流的优势,因此这两家公司都是百度的大客户。
一旦赶集网成为百度系公司,必将获得去哪儿一样的流量倾斜待遇,留给58同城的将是越来越难拿到的流量,不光量会变少,成本还会提高,本来就已经面对大量垂直创业公司竞争的58同城不会眼睁睁看着赶集网走向百度的怀抱。
同样的道理,两家公司合并对百度而言不是什么好事,不光大客户突然少了一个,今后流量收益也可能下滑,毕竟缺乏竞争的市场流量卖不出好价钱。这也是为什么百度和58同城都害怕赶集网走向对方的核心原因。
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首先,面临反垄断调查。由于两者合并后份额超过70%,同业企业,比如百姓网必然向中国反垄断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以保护自身利益。而反垄断机构是否会出面调查仍然是未知数,因为在快的和滴滴合并的时候,同样有反垄断调查的声音,可惜并未有政府部门进行任何调查。这可能是政府当前迫切希望推动互联网公司发展,于是不愿意插手管理。
其次,1+1<2。当年优酷、土豆也是同样完全业务重叠的公司,为了降低竞争成本进行了合并,合并之前两者市值总和为60亿美元,而合并后两者市值目前只有20亿美元。业务重叠的公司进行合并,难以实现1+1>2的效果,而且在并购史上,合并的公司多以失败告终。比如,明基收购西门子、TCL收购阿尔卡特等等。
再次,58同城和赶集必损一个。虽然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是两个曾经的死对头杨涌浩与姚劲波担任联席CEO,双方之间的意见分歧、管理权、个人面子等方面都要受到考验,一山难容二虎,若合并赶集管理层必将出局。
同时,任何并购的公司都面临人员整合、业务整合和文化整合的难题,而赶集与58同城不可能一直独立发展,因为独立发展就失去了合并的意义。
第四,在线信息网面临垂直O2O的巨大挑战。分类信息网属于上一个时代的产品,属于互联网中介的角色。而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去中介,于是各类垂直O2O将完全替代分类信息网,直接向网民提供服务。虽然58同城成立子公司58到家进行大规模拓展,但是这个领域难以迅速一家独大,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创业者获得融资利用其强势的本地化资源进行推广,这都会蚕食分类信息网的市场。
腾讯插手合并背后:
投资完成后,腾讯仍是58同城的第二大股东,姚劲波及管理团队仍为第一大股东,现金扶持之外,腾讯同样会在流量入口和社交人脉层面予以资源倾斜。由此见得,对于腾讯,继去斥7.36亿美元投资58同城,腾讯再加码依然将目标锁定于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
弥补资源缺憾,打通产业上下游
对于腾讯而言,在其整个的战略布局中本地生活服务O2O已经成为其重要一环,而58同城除了在分类信息领域积累了一大批中小商户资源外,这一年来在生活服务O2O领域的大力的布局,巨资的投入,成功推出的5服务涵盖保洁、美甲、搬家、做饭等高频服务领域的58到家品牌,也不断加大其在生活服务垂直领域上游的把控力,该路径恰巧使得腾讯本地化服务范畴更加广泛,这一系列动作都为腾讯再加码奠定了基础。
无需自己构建一整套线下体系,同时商家还能受益于更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和更精准的消费者广告服务,58同城给了腾讯投资足够的理由。
另一方面,58现有的无论是搬家、保洁、美甲还是代驾等业务,都是基于强社交关系的服务。对于专注于分类信息服务的58而言,腾讯QQ、微信所能带来的强粘性社交服务正好弥补了58在这方面的缺憾,更重要的通过腾讯QQ、微信以及QQ空间等入口,通过多种场景获取更优质的流量和用户资源,进一步拓展本地用户群,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产品使用频次。
强化入口,稳固地位
姚劲波曾坦言,58在业务上和大众点评等其他腾讯投资公司没有任何重合,商业模式也没有可比性,因而他们会合作的很好。
事实上腾讯的投资逻辑也正是如此。当它完成了以微信游戏为代表的娱乐化和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媒体之后,第三步的布局也已正在逐步强化,先是通过收购大众点评来强化电影票、外卖、订餐、团购、打车等领域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而后又多次下注58同城来补全搬家、租房等其实高度需要社交关系和人的纯服务,而这也是微信商业化最理想的生态。
一直以来强于线上的腾讯看中的正是58同城多年来对于线下的深耕,而恰恰正是线下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升值潜力,尤其在这个重服务重体验的领域,58同城优势渐现,而投资58,腾讯可以上接流量用户,下接产业,从而布局一个完整的O2O生态链,这也体现了互联网公司对于传统生意价值的认可。
BAT领域,各家都在下大力气加码O2O领域。这从百度和阿里巴巴近期的投资路劲就可见一斑。几乎所有投资都剑指移动互联网、O2O.。.抢占入口、抢占用户更多停留时间、从而获取更多广告价值,通过提高生活服务类业态中的餐饮、娱乐、酒店、家政、打车等业务的基础服务能力,打造O2O广告交易平台…这或许是BAT意图所在。
(相关链接:http://tech.sina.com.cn/i/2015-04-17/doc-iavxeafs5685213.shtml)
赶集和58同城合并 对我们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1.烧钱而来的优惠少了
滴滴和快的合并,已让消费者有了切身的感受,红包少了,优惠券多了诸多使用限制。一句话,老大老二打架的时候,顺道把老三老四干死了,而老大老二成为一家人之后,自然不愁市场份额了,不会再干赔本赚吆喝的傻事。
2.手机里不用装两个APP了,电视里也没有二者针锋相对的广告
传出合并消息时便有人调侃,杨幂、毛驴和谢娜,谁会留下呢?而对于消费者,姚劲波曾说“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用户的子集”,两者用户有很大重叠部分。就这么来说,消费者受到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手机里不用装两个AP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