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劝。”(论语·为政)

8.①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 ②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汉书·昭帝本纪)

9.①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②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四、给下列各段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如发生错误请分析原因: 1.公山弗扰以费畔①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②乎(论语·阳货) 注:① 畔:通“叛”,叛乱。

② 为东周:意为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2.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①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塗②谓孔子曰来予尔言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曰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注:① 归:同“馈”,赠送。 ② 塗:道路。 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 注:① 若是其几:象这样的简单机械。几:意为简单机械。 6.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 注:① 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

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①游乐乐晏②乐损矣(论语·季氏)

注:① 佚:游荡忘返。 ② 晏:荒淫。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9.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问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尽心下)

10.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权修)

12.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战国策·楚策三) 玖、古代文体 一、填空

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__。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__、__、__、__。

2.南北朝齐梁间文体研究有了新的进展,__的《___》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文体,迄今仍是我们研究古代文体的重要文献。

3.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___》,它将文体分为__类。

4.明清两代文体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__的《___》和__的《___》产生,尤其是清代__的《___》曾盛行一时,它将文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类。

5.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__、__和__。散文包括__、__、__和__。骈文讲究__和__,讲究__,讲究__。

6.论辩类,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叫__;批驳别人论点的叫__。古代论辩文,常在文章前面使用_、_、_、_、_、_、_、_、_、_。

7.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出现,起初叫作__。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和__,是奏议的附类。

8.序跋和赠序是两类不同的文体。书序放在书前的叫_,放在书后的叫_,又叫__。赠序是由古代__演变来的,到_代才正式形成一种文体。在体制上一般是__。

9.传状类的传是指__,状是指__,又称__、__、__、__;杂记类是指除__、__以外所有的记叙文。这类文体以__为主,兼有__和__。

10.辞赋是一种__体裁。辞指__及模仿__的作品。赋的远源是《__》。赋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骈文又称__、__,是在__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散文相对,兴起于__,盛行于__,至唐更趋于严整。 二、名词解释:

1.文体 4.封事 7.檄文 10.箴铭 13.奏议 16.编年体 2.诏令 5.劄子 8.行状 11.骚赋 14.文赋 17.纪传体 3.骈文 6.对策 9.颂赞 12.古赋 15.墓志铭 18.纪事本末体 三、按姚鼐的分类,下列文章各属哪一类: 1.《孟子》 5.段太尉逸事状 9.柳子厚墓志铭 13.答李翊书 2.《韩非子》 6.滕王阁序 10.荆轲赞 3.艺文志序 7.陋室铭 11.黄冈竹楼记 4.论积贮疏 8.赤壁赋 12.祭十二郎文 四、指出下列作品属于何种文体(按姚鼐文体分类):

1.谏逐客书 3.前出师表 5.送薛存义序 2.答司马谏议书 4.游侠列传序 6.阿房宫赋 拾、古文今译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

2. 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有哪几项?哪一项是最基本的方法? 3. 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哪几类?

4. 古文今译的要求是什么?哪两项是基本要求?

二、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请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的错误: 1.原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既然出来了,就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一处一处地作了标记。到了武陵郡,找到太守,报告了这个(情况)。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前进方向的标记,找不到,没有再找到路。 2.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常规,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灭亡。用治理来适应它就吉祥,用动乱来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约用度,天就不能贫穷;生活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天就不能生病;注意道德修养并且始终如一,天就不能降下灾祸。

3.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4.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与(前面说的)两种情况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因外界事物而欣喜,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愁,退隐到民间,就替君主忧愁。这就是上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5.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

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的很多。现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对内自己虚弱而对外和诸侯国结下怨恨,这样来求得秦国没有危险,是得不到的。

6.原文: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天论)

译文:日月有时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没有哪个时代不经常发生的。统治者贤明并且政治安定,这些(怪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什么)损害,统治者昏暗,政治险恶,那么这些怪现象,即使一次不发生,也没有益处。

7.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

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许行) 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种才吃饭;自己做饭吃,同时治理国家。如今滕国有储粮食的仓廪,存财物的府库,这是损害人民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得到贤人呢?”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比较各词的译义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思考原因是什么? ? 为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3.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4.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5.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 以为

1. 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天论)

2.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天论) 3.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韩信拜将)

4. 其观於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在(答李翊书) ? 所以

1.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2.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3. 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 明

1.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天论) 2.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四、翻译下列古文,译文如有错误请分析发生的原因 :

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2.《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厥?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4.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拾壹、诗 律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 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3. 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

4. 五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怎样把它推演为七律的格式,推演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5. 根据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格式的原则是什么? 6. 分析近体诗的平仄应采取什么步骤?

7. 什么是对仗?什么是工对、宽对?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 8. 近体诗(包括排律)在对仗上有什么要求? 二、根据下列平仄式,每种续写出十韵(即二十句),如发生错误则请分析原因 : (甲)︱︱——︱ (乙)︱︱—— ︳︳— (丙)——— ︳︳ (丁) ——︱︱︱——

三、分析下列律诗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对和拗救则请指出 :

(—表示平,︱表示仄, ① 或 ○ 表示平仄不拘;字下带点者为入声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春 望

王 勃 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不”在此处读平声。 钱塘湖春行 无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居易 李商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相”读Xiāng。“看”读Kān。 拾贰、词 律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 什么叫词调、词牌、词谱?

2. 词的用韵、平仄、对仗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3. 在词牌上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 在词牌后面加上令、近、引、慢、偷声、减字、摊破等字后,与本调是什么关系? 二、指出下列词的词牌,并说明是否有词题 :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王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拾叁、词语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义 :

1.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鞀,犹恐不能自知。 (自知)

2.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自知) 3.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也。《论语·先进》 4.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5. 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6.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7.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韩信拜将)

8. 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

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韩信拜将) 9.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韩信拜将) 10.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 11.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柳子厚墓志铭) 12.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媿矣。(柳子厚墓志铭) 13.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柳子厚墓志铭) 14. 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 15.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段太尉逸事状) 16. 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段太尉逸事状) 17. 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段太尉逸事状) 18.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段太尉逸事状) 19.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张巡守雍丘) 20. 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张巡守雍丘) 21.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22.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23.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也?(答李翊书) 24.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

25.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答李翊书) 26. 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柳子厚墓志铭) 27.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柳子厚墓志铭) 28.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柳子厚墓志铭) 29. 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舁来庭中。(段太尉逸事状) 30. 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张巡守雍丘) 31. 行立有节概,重然诺。(柳子厚墓志铭) 32. 宜鼓琴,琴调虚畅。(黄冈竹楼记)

33.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晋灵公不君) 34.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晋灵公不君) 35.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晋灵公不君) 36.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弭谤) 37. 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召公谏弭谤)

38.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饮食者也。(召公谏弭谤) 39.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召公谏弭谤)

40.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黄冈竹楼记) 41.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晋灵公不君) 42. 文侯不说,知于颜色。(自知)

43.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韩信拜将) 44.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韩信拜将) 45.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韩信拜将) 二、请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是什么?在句中用的是本意、引申义还是通假义? ? 趋

1. 任座趋而出。(自知) 2.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晋灵公不君) 3.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论积贮疏) ? 毕

1. 信拜礼毕,上坐。(韩信拜将) 2. 臣闻忠臣毕其忠。(自知) 3.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经·小雅·鸳鸯) ? 间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 赵王信秦之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3.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赶车的)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4.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5.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6. 今国家间暇。(孟子·公孙丑上) ? 慢

1.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出师表) 2.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韩信拜将) ? 拜

1. 信拜礼毕,上坐。(韩信拜将) 2.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3. 于是辞相印不拜。(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 悉

1. 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论积贮疏) 2. 书不能悉意。(司马迁《报任安书》) 3.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阮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 残

1.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3.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韩信拜将) 4.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梁惠王下) ? 膏

1. 既而缝合,傅以神膏。(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2.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答李翊书) ? 具

1. 设坛场,具礼。(韩信拜将)

2zzln6cyll7e16g2fbx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