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概述
1.1定义、所用光谱区域、可见光谱区域
1.2分光光度法的发展过程
1.3特点
2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2.1吸收光谱的分类
2.1.1电磁波谱范围
2.1.2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吸收光谱
2.2溶液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2.2.1 溶液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2.2.2 光吸收曲线的绘制
2.2.3 最大吸收波长及其与浓度的关系
2.3光的吸收定律
2.3.1定义
2.3.2数学表达式
2.3.3透射比与吸光度的关系
2.4摩尔吸收系数
2.4.1摩尔吸收系数定义及计算
2.4.2摩尔吸收系数对测定的影响
2.5吸光度的加和性
2.6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
2.6.1朗伯定律的适用范围
2.6.2比耳定律的适用范围
2.6.3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3目视比色法
3.1定义及特点
3.2工作原理
3.3测定方法(标准系列法)
3.4优点及缺点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器
4.1紫外可见光光度仪器主要部件
①光源:对光源的要求、紫外光源、可见光源
②单色器:作用、主要元件
棱镜和光栅
③吸收池:作用、常用吸收池的光程长度
④检测器:作用、常用类型
⑤测量系统
4.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4.2.1分类方法
4.2.2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4.2.3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原理、特点
4.2.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原理、特点
4.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型号及性能
4.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4.5分光光度计的检验和维护
4.5.1分光光度计的检验:稳定度、波长准确度、透射比准确度、基线平直
度、噪声、吸收池配套性
4.5.2分光光度计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5可见分光光度法
5.1分光光度分析的方法
5.2显色反应的定义及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化验员读本学习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