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注射葡萄糖溶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即③当岀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2)AB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差别不大;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A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有一定程度下降,B组小鼠血糖浓度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平衡;A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会上升,但与B组小鼠相比可能还会偏低,故预测的实验结果如下

(3)①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是人体正常分泌胰岛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②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抑制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点睛】当实验组小鼠血糖浓度下降后,给实验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由于注射的胰岛素作用较为持久,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会低于对照组,而不是相等。

13.鱼类的体色经常会随着鱼类的生长发育及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有些鱼类体色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肾上腺,肾上腺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鱼类体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肾上腺素是高等动物体内的一种激素,与其他激素在功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3)人体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还可参与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在调节血糖浓度的过程中与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的激素是________,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效应器 (2). 神经一体液 (3). 通过体液运输 (4).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狍 (5). 胰高血糖素 (6). 促进糖原的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解析】本题以鱼类体色变化的调节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详解】(1)由于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肾上腺,可见肾上腺是神经递质作用的器官,因此肾上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图可以看出鱼体色变化首先是通过神经调节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分泌激素作用到体表黑色素细胞,这一过程又是体液调节,所以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第(11)页

体色变化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肾上腺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体内升血糖的激素还有胰高血糖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糖原的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点睛】本题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教材中大量的基础知识,可见,夯实基础才是得分的关键。

14.生长素(IAA)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细胞壁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有效伸长。因此,对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的研究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下图为科学家揭示的生长素(IAA)对细胞伸长作用的原理。

⑴燕麦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__,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_。

⑵当单侧光作用于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表现出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该现象能否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能、不能)。

⑶由图可知,生长素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其相关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填标号)。

⑷据图分析,H+由过程③跨膜出细胞,进入了细胞壁的部位,这种跨膜方式是________。 ⑸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据图分析:

①细胞壁发生酥软从而使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积的增大成为可能。由图分析,细胞壁发生酥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吸水,可以促进液泡体积增大。 【答案】 (1). 尖端 (2). 尖端以下部位 (3).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 (4). 向光性 (5). 不能 (6). 活化蛋白因子 (7). ①② (8). 主动运输 (9). H聚集在细胞壁处,增大了酸性强度 (10). 钙离子进入液泡,细胞液浓度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第(12)页

+

【详解】(1)燕麦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作用部位是尖端以下伸长区。 (2)当单侧光作用于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生长素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该现象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由图可知,生长素与活化蛋白因子结合,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其相关过程包括①转录②翻译。

(4)氢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通常是主动运输,从图中也可看出,因为其既需要载体的协助也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5)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据图分析:

①由图分析,细胞壁发生酥软的原因是H+聚集在细胞壁处,增大了酸性强度。 ②钙离子进入液泡,细胞液浓度增大,使细胞吸水,可以促进液泡体积增大。 【点睛】能体现两重性的实例有:①根的向地生长②顶端优势

15.如图是两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图中①?⑥分别表示发生在膜上的不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是______。Ca2+通过①过程进入膜内,活化①过程和⑤过程的信号刺激分别是______、______。

(2)②过程为释放神经递质,②过程与⑥过程的共同点是______。若②过程释放的神经递质活化④过程,突触后膜将不能产生兴奋,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3)为研究Ca2+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 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将能迅速结合Ca2+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______,则说明Ca2+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若神经递质释放量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则说明Ca2+对于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必需的。

【答案】 (1). 具有许多突起 (2). 膜电位变化(电信号) (3). 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4). 消耗能量 (5). ④过程为Cl-内流,使膜电位继续保持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6). 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变化 (7). 减少

【解析】根据图示,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Ca通道开放,使Ca内流,触发突触小泡移动,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中;图中①?⑥分别表示发生在膜上的不同过程,③表示K+外流,④表示Cl-内流,⑤表示Na+内流,⑥表示钠钾泵对K+、Na+的运输过程,该过程为主动运输。

【详解】(1)神经元具有许多突起,这与其功能相适应。①表示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引起Ca2+通道开放,⑤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Na+通道打开引起Na+内流,因此活化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第(13)页

2+

2+

①和⑤过程的信号刺激分别是神经冲动、神经递质。

(2)②过程释放神经递质方式为胞吐,⑥表示钠钾泵对K+、Na+内流的运输,⑥过程是主动运输,②过程与⑥过程的都要消耗能量;若②过程释放的神经递质活化④过程,说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Cl内流,会使突触后膜电位继续保持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

(3)若Ca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当将能迅速结合Ca的药物 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后,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出现的现象是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变化;若Ca对于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必需的,则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①?⑥过程产生的原因和生理效应。

16.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

2+

2+

2+

-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图中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______;如果图中______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 (5)下丘脑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并由______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答案】 (1).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 A和D (3).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 丙(胰岛B细胞) (5). C和D (6). 反馈调节 (7). 抗利尿激素 (8). 甲(垂体)

【解析】由图可知:甲是垂体、乙是甲状腺、A是甲状腺激素、丙是胰岛B细胞、B是胰岛素、丁是胰岛A细胞,C是胰高血糖素、D是肾上腺素。

【详解】(1)由图可知,下丘脑参与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A甲状腺激素和D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加。 (2)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B是胰岛素,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第(14)页

C是胰高血糖素。糖尿病与胰岛B细胞受损有关。

(3)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两者为协同作用,C是胰高血糖素,D是肾上腺素。

(4)血液中物质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可以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5)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

【点睛】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在升血糖方面是协同作用;促进代谢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在促进产热方面有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均可促进生长,故二者在促进生长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17.人体血糖的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病。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作用途径是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范围较为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胰高血糖素 (2). 胰岛素 (3). 神经递质 (4). 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5). 自身免疫 (6). 能 (7). 体液运输 (8). 广泛

【解析】1、人摄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根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可判断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胰岛素浓度的变化。 2、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

【详解】(1)进食后,随着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含量升高,血糖含量升高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胰高血糖素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第(15)页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注射葡萄糖溶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即③当岀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2)AB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差别不大;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A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有一定程度下降,B组小鼠血糖浓度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平衡;A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会上升,但与B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i877pi8p371qz5d0ci05ej21u0yu00k1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