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 肖明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考试说明》中本考点的要求和高考题型;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知识讲授与练习运用交叉进行,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和练习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古代文学,消除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学会文言文断句的

信心。

【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2、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规律并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据说古时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已出嫁。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投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到他死后,大家将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2、有个青年人,媒婆给他介绍对象,婚约上写明“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青年人很是高兴,以为“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结果一见面他傻眼了,原来是“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二、考点解读

1、考点:文言断句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确定无标点的文言语句的停顿。考查的是对所选语段的理解,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的理解,同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历史知识,是一个真正体现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题型,成为了近年湖北高考语文的一个热点。

2、题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二)结合例题,介绍方法。 请大家看下面一段文字(投影)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愬:同“诉”,诉说,诉苦。

③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④纺:系。

解题指导:大家要注意,能否正确断句主要取决于对文段内容是否理解,而通读、熟读文段是理解内容的最好途径。所以,对于一个需要断句的文段,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动笔做题,而是要通过熟读文段,最好是结合整个文本来对文段的内容进行大致了解。这是做断句题的基础。也就是说,给语段断句的第一步是“通读文段,把握大意”。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文段的表达类型,弄清楚这个文段是故事叙述型还是观点论述型,或是景物描写型。二是明确文段的主要内容,对于有故事情节的叙述文段,要弄清楚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对于论述观点的说理文段要弄清论述的中心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对于描绘景物的描写文段要弄清描写的对象和顺序。

提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明确:属记叙性文段——记叙性文段就会有人物事件,那我们先来抓住这些主要之点——先看人物:董叔,叔向,董祁,范献子。这样断定文中共提到四个人。——再看事件。综观全文,说得是董叔想通过与范氏的婚姻关系往上攀援。——再看结果。董叔自取其辱,还被曾劝阻过这门亲事的叔向奚落了一番。——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基础工作——读文段,通文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可以凭借语感对有把握的部分进行断句,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后面仔细斟酌。

第三步: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在文言语段中,经常有一些标志性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断句,要是我们能够在把握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又能准确地把握好这些标志的话,将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独特效果。

⑴标实词,巧断句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或者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也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但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根据这个方法练一练: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⑵找虚词,定句读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往往把虚词,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作为标志。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⑤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大家要注意,上面的分类只是相对的,有些词语可以在句子的多个位置出现或者有多种作用。例如,“也”有时可以做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通常不用停顿;焉既可用于句末也可用于句首。我们在做题时应该始终根据语境进行判断。请根据虚词的用法再次对例句做断句判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

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⑶辨句式,定句读

①对话或引文中的标志性动词: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道”“云”为标志。在这些词的后面,往往是需要停顿的。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把主语省略,只用“曰”。不过,我们不能一见到这些词语就认为必须停顿,而是要分析语境,如果不是对话和直接引用,就一般不用停顿了。如 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分析:这一语段,不是以白居易同老妪对话形式出现,是作者叙述的话语,因此在老妪答话的“曰”字下,不必断开。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古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结构也能帮助我们断句。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这些固定句式,我们在断句时就要看清楚,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

⑷明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例如:《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上面,我们学习了借助标志来断句的方法。大家要注意,刚才学习的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该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第四步:回顾检视,查漏补缺。

我们在完成了上面的三步之后,不要以为已经大功告成了,而是要回过头,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对刚才的停断进行检查,推敲,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不合理的地方;最后还要进行默读,看是否通顺,符合正常的表达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拿满分。

综合这些方法,我们最后来给例题准确完整地断句。断句结束,这段话的意思就更加清晰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三、反馈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2012年北京卷)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也

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也。

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2012年湖北卷)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参考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浅鄙之事。魏舒年轻是就擅长骑马射箭,进入山野,每次捕猎都收获颇丰。魏舒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与僚属比赛射箭,魏舒常常是为他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后来恰逢人手不够,钟毓让魏舒凑数,魏舒发箭无不射中,再加上魏舒举止娴静优雅,几乎极尽妙处。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2012年浙江卷)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参考译文:只是泛泛地浏览了些书籍,姑且追随世俗作些所谓时文的东西,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的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是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2012年江苏卷)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答案: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介绍的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方法,只能看作是断句时的注意之点,仅仅起辅助作用,并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决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总的水平。而这些知识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古文断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就应该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这样断句能力才能提高。如果大家能按老师的建议去做,我想大家一定能顺利通过这一关。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肖明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考试说明》中本考点的要求和高考题型;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过程与方法:知识讲授与练习运用交叉进行,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和练习法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古代文学,消除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学会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fla66mft1cf865breu5a66i6tmb7010t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