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网络在线作业3
马克思理论
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D)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产品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C ) A地理环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地理环境变化决定社会制度更替 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要素是( C)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B ) A时间持续的长短
B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C事物变化的方向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6、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 ) A能动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8、矛盾的同一性是(A )
A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趋势 B在对事物的判断中思想保持前后一致 C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一致性 D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趋势
9、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 D)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0、矛盾的转化是(b ) 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向对立面转化 C向任何方向转化 D由内部向外部转化 11、社会形态是(a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2、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先天形式,这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二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与基本的观点是(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15、提出“世界的本原是原初物质”的哲学派别是 (b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天大网络在线作业 马克思理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