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冶金行业)煤化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冶金行业)煤化学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壹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化、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能够确定。煤的物理性质能够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且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

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呈褐色→黑色,壹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

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壹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化、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 3.粉色

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壹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

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壹定体积的煤的重量和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壹定体积的煤的重量和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褐煤的容重壹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

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壹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煤的硬度和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

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

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

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褐煤电阻率低。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烟煤是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增高,电阻率减小,至无烟煤时急剧下降,而具良好的导电性。

1.煤化学的发展

1830年左右,人们承认煤是由植物生成的。同时产生了煤岩学和煤化学俩个煤炭研究的重要支柱。1837年,法国开展了煤的系统化学研究,提出了以元素组成为基础的煤分类。为俩大支柱打下基础。随后,煤炭几乎是唯壹的热源和能源,广泛应用于汽车,航行,炼焦,发电等领域。

煤岩学——美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透射光和反射光技术,完善了煤岩测定方法。 煤化学——1913年德国费舍尔开发了F-T合成法。德国的伯吉乌斯开发了煤的直接加氢液化。

俩种方法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1950~1960年各国对煤的基础研究兴趣达到了顶点,对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用氢碳比,氧碳比,芳碳率,芳氢率等描述煤的结构。60年代中期,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动摇了煤炭的经济,煤炭工业衰落。不久以后,

(冶金行业)煤化学

(冶金行业)煤化学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壹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化、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能够确定。煤的物理性质能够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且用以研究煤的成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spdf1wyqw77t6k14pg60zn011onzd01ag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