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王丽娟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019)017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临床检验;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王丽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陕西 延安, 71600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目前认为与高质饮食、吸烟、遗传等因素相关[1]。冠心病病程中可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多功能氨基酸,其参与炎症、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血管钙化以及血管平滑肌增殖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2]。这些病理生理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而作者尝试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检查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处于非急性发作期。排除以下情况的患者:患者合并其他类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自身免疫性
疾病。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2 定义及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3]。受试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购置于Abcam公司(USA),包括: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HCY、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T)。HCY、FIB、IL-6、D-DT及CRP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试剂购置于Abcam公司(USA)。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受试者血液学指标,包括HCY、FIB、IL-6、D-DT及CRP; 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CRP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卡方(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35例。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2组受试者在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I)、饮酒及高血压病史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t=3.228,P=0.002);观察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76,P=0.150);
观察组合并高血脂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P=0.11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受试者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2组受试者血液学指标的比较见表2。2组受试者血清IL-6、FIB及D-D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72,P<0.001); 观察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57,P<0.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CRP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血清HCY与CRP的相关性,见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血清CRP呈现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0,P<0.001)。
2.4 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结果显示吸烟、高脂血症及高HCY水平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 讨 论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西方化的生活饮食方式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中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4]。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其病程几乎不可逆转。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提高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有助于减少疾病的致残、致死率。除目前已知的吸烟、肥胖、遗传等因素外,血清细胞因子对冠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