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和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以下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时代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3.含水层的水质类型。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等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岩溶裂隙发育深度。 2.水文地质孔、观测孔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 3.地表水体及其水位。 4.主要井巷位置。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一般以走向、倾向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为基础。
六、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等水位(压)线图主要反映地下水的流场特征。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的矿井,对主要含水层(组)应坚持定期绘制,以对照分析矿井疏干动态。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煤层露头线,主要断层线。
2.水文地质孔、观测孔、井、泉的地面标高,孔(井、泉)口标高和地下水位(压)标高。
3.河、渠、山塘、水库、塌陷积水区等地表水体观测站的位置、地面标高和同期水面标高。
4.矿井井口位置、开拓范围和公路、铁路交通干线。 5.绘制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图,确定地下水流向。 6.绘制可采煤层底板下隔水层等厚线(当受开采影响的主含水层在可采煤层底板下时)。
7.井下涌水、突水点位置及涌水量。
七、区域水文地质图
区域水文地质图一般在1/10000~1/100000区域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件主要内容及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