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新领域消费 D:可持续消费
第2题:( )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A:太阳能 B:水电 C:火电 D:石油
第3题:(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第4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
第5题: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环保消费
第6题: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 )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
A:二氧化氯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第7题:IPCC
第三次评估报告于( )年完成。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2001年
第8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900多个气象站测算,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地区。
A:北部 B:中部 C:南部 D:东部
第9题: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 )最为明显。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10题:气候变化是由( )的变化引起的。
A:生态系统 B:环境系统 C:水系统 D:气候系统
第11题:由于氟利昂,可以存在
50至100 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
的也只能在( )以后才有可能复原。
A:2050年 B:2051年 C:2052年 D:2053年
第12题:(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第13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第14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
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第15题:地球表面( )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第16题: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
A:石油 B:太阳能 C:风力能 D:水力能
第17题:低碳模式可分为( )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A:三 B:四 C:五 D:六
第18题: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 )。
A:《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京都议定书》
D:《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第19题: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中的指标是( )。
A: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B: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C:金属再生利用率
D: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第20题:下面属于低碳消费指标的是( )。
A:单位GDP能耗
B: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C:人均碳排放 D: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第21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核污染
第22题:( )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A:保护环境 B:人口众多 C:发展科技 D:计划生育
第23题: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论述错误的是( )。
A: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 B: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
C:有助于降低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 D:提高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
第24题: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
A:世界性的计划生育 B:控制人口规模 C:只顾发展经济 D:提高人口质素
第25题:( ) 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
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A:循环经济 B:低碳经济 C:可持续发展 D:绿色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第26题: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 ).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第27题:践行低碳生活要( )。
A: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B:杜绝“一次性”用品的消费
C: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的面子工程 D:低碳饮食
第28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
A:发展水平低 B:长期以煤炭为主 C:法律保障 D:技术水平低
第29题: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 ).
A:植树造林 B:采用固碳技术 C:减少人口 D:大量消费汽车
第30题:控制酸性污染物排放和酸雨污染的主要途径有( ).
A:减少煤炭中硫含量 B:使用各种低硫燃料 C:改进燃烧技术
D: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第31题:循环经济发展中三个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资
第32题: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
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体系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第33题: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
问题( ).
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 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 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
第34题: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整体效应原则 B:生态平衡原则 C:发展科技原则 D:自我调控原则
第35题: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A:政府 B:企业 C:高等院校 D:科研院所
三、判断题
第36题: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民间机构牵头,企业,社会团体,政府共同参
与促进碳的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是
否
第37题: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
是
否
第38题:全国减少
10%的塑料袋,可节约生产塑料袋能耗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
31万吨二氧化碳.
是
否
第39题: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
是
否
第40题: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化敏感性则减小。
是
否
第41题:瑞典科学家斯万特 ?阿尔赫尼斯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
气温将增加5~6℃。
是
否
第42题: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是
否
第43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
活动的影响两大类。
是
否
第44题:低碳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有利于工业化国家的策略,
其用意是十分深刻的。
是
否
第45题: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市场机制.
是
否
第46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先进的发展观念.
是
否
第47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
没有出现。
是
否
第48题: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重要矿
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金属再生利用率。
是
否
第49题:低碳产业集群是指低碳产业及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在全世界的聚集.
是
否
第50题:我国在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低碳产业的发展.
是
否
第51题:低碳产业创新系统应以保持和提高我国低碳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为系统目
标,以低碳产业技术的有效创造、扩散与利用为系统核心.
是
否
第52题: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
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
是
否
第53题: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
全建立起来,政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企业、公众和 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各自主动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间协调统一,良险发展。
是
否
第54题: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比一直居于较高水平。
是
否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题库答案完整版,96分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