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

一、《水产饵料生物学》

1. 卞伯仲. 实用卤虫养殖及应用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2. 胡鸿钧,李尧英、魏印心等。中国淡水藻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 小久保清治(华汝成译)。浮游硅藻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4. 福迪(罗迪安译)。藻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 郑重,李少菁,许振祖。海洋浮游生物学。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6. 束蕴芳、韩茂森。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图谱。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7. 厦门水产学院主编。海洋浮游生物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8.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水生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9. 何志辉等。淡水生物学(上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10. 李永函,赵文. 水产饵料生物学.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 11. 王家楫。中国淡水轮虫志。科学出版社,1961。

12. 蒋燮治、堵南山。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科学出版社,1979。 13. 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4. 刘卓、王为群。饵料浮游动物的培养。农业出版社,1990。 15. 刘凌云,郑光美等。普通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6. 代田昭彦。水产饵料生物学。恒星社厚生阁,1975。

17. 杨德渐、孙瑞平。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8. 吴宝铃、孙瑞平、杨德渐。中国近海沙蚕科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1。

19. 吴宝铃,吴启泉,丘建文,陆华.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0. 王所安、和振武。动物学专题。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1. 何志辉、赵文。养殖水域生态学。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

22. 蒋燮治、沈愠芬、龚循矩。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3. 陈奖励、何昭阳、赵文主编。水产微生物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4. 陈清潮,章淑珍,朱长寿. 黄海和东海的浮游桡足类 II.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青岛:海洋科学集刊,1974,No.9

25. 刘建康主编。高级水生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6. 刘瑞玉.中国北部经济虾类.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27. 刘瑞玉,钟振如. 南海的对虾类.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8. 戴爱云等.中国海洋蟹类.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8。

29. 沈嘉瑞,戴爱云.中国动物图谱,甲壳动物(第二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4。 30. 沈嘉瑞等。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1. 沈嘉瑞,刘瑞玉.我国的虾蟹.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32. 巍崇德等. 浙江动物志(甲壳动物).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3. 宋大祥,匡溥人.中国动物图谱,甲壳动物(第四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34. 曾呈奎等。中国经济海藻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35. 董聿茂等。中国动物图谱,甲壳动物(第一册)(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6. 沈韫芬。 原生动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7. 章宗涉、黄祥飞。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8. 宋微波等。原生动物学专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39. 游祥平,陈天及. 原色台湾对虾图鉴. 台北:台北天南书局发行,1986。 40. 郭浩主编。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41. 赵文。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实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2. 齐钟彦等。中国动物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3. 齐钟彦。中国经济软体动物。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4. 洪惠馨等. 海洋浮游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1。

45. 刘月英等。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体动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46. 齐钟彦等。黄渤海的软体动物。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47. 张玺。中国经济动物志,海产软体动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48. 张觉民、何志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49. Laybourn-Parry J. A Functional Biology of Free-Living Protozoa. London & Sydney: Croom Helm,1985 50. Nisbet B. Nutrition and Feeding Strategies in Protozoa. London & Canberra. Croom Helm,1985 51. Platt T. & Li W.K.W. WilliamPhotosynthetic Picoplankton. Ottawa: 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1986

52. Pennak, R. W. Freshwater invertebr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89.

53. Koste W. Rotatorria. Die Radentiere Mitteleuropas. Berlin, Stuttgart: Gebruden Borntnagen, 1978. 二、《养殖水域生态学》

1. 中国淡水养鱼经验总结委员会, 1973. 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王荣,1992. 海洋生物泵与全球变化.海洋科学, 1992,15(1):18~21.

3. 王荣,2000. 粒径谱和生物量谱. 见:苏纪兰,秦蕴珊主编。当代海洋科学学科前沿. 北京: 学苑出版社.282~286.

4. 王冀、梁彦龄,1981。用浮游植物的生产量估算武昌东湖鲢鳙生产潜力与鱼种放养量的探讨。水产学报,5(4):343-350.

5. 王焕校主编, 2002. 污染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 马剑敏, 严国安, 罗岳平等, 1997. 武汉东湖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动态. 湖泊科学, 9 (4): 359-363.

7. 马世骏,李文华主编.1987.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8. 叶文虎,栾胜基主编, 1994. 环境质量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9. 石小媛译(Steele J H),1983. 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10. 孙儒泳, 2001.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 孙铁珩等主编,2001.污染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2. 华东师范大学等,1979. 动物生态学(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 刘建康, 1990. 东湖生态学研究(一). 北京:科学出版社. 14. 刘建康,1999. 高级水生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刘建康,1995. 东湖生态学研究(二).北京:科学出版社.

16. 宁修仁等,1997a. 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东海海洋, 15(3):0~64. 17. 宁修仁等,1997b. 微型生物食物环. 东海海洋, 15(1): 66~68. 18. 李博等,2000.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李继侗. 1958.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 李德尚等, 1988. 指导大水域施肥的生氧量生物测验法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18: 539-546.

21. 李德尚, 杨红生, 王吉桥等,1998. 一种池塘陆基实验围隔.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8(2):199-204. 22. 李德尚, 熊邦喜, 李琪等, 1993. 一种适于内陆水域生态实验用的浮式围隔.海洋与湖沼,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4(5):547-552.

23.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等,2000.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4. 李永琪主编,1999. 对虾与鱼、贝类的封闭式综合养殖.海水养殖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济南:山东科技出版. 25. 陈立侨, 陈英鸿, 倪达书, 1993. 池塘饲养鱼类优化结构及增产原理 Ⅱ. 池塘主养鱼类合理群落结构及其能量转换效率. 水生生物学报, 17(3): 197-204.

26. 陈其焕等, 1988. 重金属对海洋围隔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海洋学报10(2): 222-227. 27. 陈金桂, 1981. 水库中主要几种经济养殖鱼类生产潜力的估计方法. 山东水产学会会刊, pp. 52-61. 28. 陈静生等,周家义主编.中水环境重金属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

29. 陈济丁,任久长,蔡晓明.利用大型浮游动物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的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3):373~382.

30. 陈达森编著. 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海洋出版社,1996. 31. 何志辉,赵文. 养殖水域生态学.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 32. 何志辉. 淡水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3. 何志辉, 1979. 清河水库浮游生物和鲢鳙潜在生产力. 大水面渔业资源增养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 42.

34. 何志辉, 1982. 湖泊水库鱼产力的估计. 水产科技情报, (4): 2-5.

35. 吴宝玲,李永祺.1994.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6. 吴邦灿等编著,2001.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7. 沈国英,施并章,2002.海洋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38. 张水浸等,1992。赤潮及其防治对策。北京:海洋出版社。 39. 张坤民等,1997。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0. 里思等著,王业建等译.1985.生物圈的第一性生产力.北京:科学出版社.

41. 里克(费鸿年、袁蔚文译). 鱼类种群生物统计量的计算和解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5. 42. 罗固源主编, 2003. 水污染物化控制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43. 林鹏,1997.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

44. 林昌善.1964.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1:杂拟谷盗内禀增长能力(rm)的研究.动物学报,16(3):323—328.

45. 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陶云.1994.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6. 尚玉昌,1998. 行为生态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47.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48. 周红,任久长,蔡晓明.1997.沉水植物昼夜光补偿点及其测定.环境科学学报,17(2):256—258. 49. 钦佩等,1998. 生态工程学.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50. 祝廷成等,1988.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1. 赵志模等.1990.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52. 赵文, 何志辉.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轮虫.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3,(2,3):20-32. 53. 赵文, 何志辉.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原生动物. 水生生物学报,1995,19(3):193-202.

54. 赵文、姜宏、何志辉, 1996.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浮游甲壳类.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1(1):1-13. 55. 赵文, 董双林, 郑伟刚等,2000. 罗非鱼对盐碱池塘围隔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动物学研究, 21(2):

108-114.

56. 赵文、董双林等,2001.盐碱池塘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水产学报,25(1):26-31. 57. 赵文等,2001. 鲢放养和施肥对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12(2):299-303.

58. 赵文等,2001. 盐碱池塘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3):239-243.

59. 赵文,邢辉,安立会.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淡水初级生产力的作用.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3): 157-162. 60. 赵文,王巧晗,郑绵平等,2002. 西藏拟溞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7(3):209-2 14. 61. 赵文,董双林等,2003.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7(1):47-54.

62. 赵文,董双林等,2003.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日变化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14(2):234-236. 63. 崔启武,G.J.Inwsotl.1982.一个新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对经典的Logistic方程和指数方程的扩充.生态学报,2(4):403~414.

64. 崔启武,刘家同等.1991.生物种群增长的营养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65. 崔启武.1987.关于崔-Lawson氏种群增长模型,生态学报,3(3):288~296.

66. 高学庆,蔡晓明等.1994,铜绿微囊藻营养动力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4):461~469.

67. 黄祥飞主编, 1999. 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68. 黄漪平主编, 2001. 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 北京:科学出版社. 69. 福尔曼等著,肖笃宁等译,1990.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70. 章宗涉、黄祥飞, 1991.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法. pp. 414. 北京:科学出版社. 71. 梁彦龄、刘伙泉,1995. 草形湖泊资源、环境与渔业生态学管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72. 焦念志, 李德尚, 1993. 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与模式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24(1): 79-86. 73. 焦念志, 王荣, 1993. 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海洋与湖沼,24(4):34~344.

74. 焦念志等,1995. 海洋浮游生物氮吸收动力学及其粒级特征. 海洋与湖沼,26(2):191~198. 75. 焦念志等,1998. 东海春季初级生产力与新生产力的研究.海洋与湖沼,29(2):135~139. 76. 焦念志,杨燕辉, 2002. 中国海原绿球藻研究. 科学通报, 47(7):483~491.

77. 董双林, 1992. 清河水库鲢、鳙鱼种群动态研究 I. 生产量的估计. 应用生态学报, 3(2): 160-164. 78. 董双林、潘克厚、Brockmann,2000.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0(4):575-582.

79. 董双林、王继业、潘可厚、沙颖文,2001. 水产养殖生态学. 相建海主编,《海水养殖生物的病害发生和控制》,北京:海洋出版社,pp. 158-166.

80. 蒋林,任久长等,1997. 海洋二甲基硫的生物生产与降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2):240~245. 81. 蔡晓明,2000.生态系统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82. 蔡晓明,1991.羽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的生态毒理学.应用生态学报,2(1):52~57.

83. 蔡晓明,许崇任,李松岗等,1992.青龙河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应用生态学报,3(4):364~370.

84. 奥德姆著,蒋有绪等译.系统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85. 温刚,严中伟,叶笃正.1997.全球环境变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6. 谭玉钧等, 1995. 利用隔离水界研究池塘施磷肥的效果和鲢、鳙控制水域富营养化的作用. 中国鱼池生态学研究, p10-20.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7. 缪应祺主编,2002. 水污染控制工程. 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 88. 雷慧僧等,1981.池塘养鱼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89. Arumugam, P.T. and Geddes, M.C., 1986. An enclosure for experimental field studies with fish

and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Hydrobiologia, 135 215-221.

90. Barlow C,T Volk.1992.Gaia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Bioscience,42(9):686-693.

91. Borgmann, U., 1982. Particle-conversion effficiency and total animal prodution in pelagic ecosystems. Can. J. Fish. Aquat. Sci., 39: 668-674.

92. Borgmann, U., 1983. Effects of somatic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n biomass transfer up pelagic food webs as calculated from particle-size-conversion- efficiency. Can. J. Fish. Aquat. Sci., 40: 2010-2018.

93. Borgmann, U., Shear, H., Moore, J., 1984. Zooplankton and potential fish production in Lake Ontario. Can. J. Fish. Aquat. Sci., 41: 1303-1309.

94. Diekie, L.M., Kerr, S.R. and Schwighamer, P., 1987. An ecological approch to fisheries assessment. Can. J. Fish. Aquat. Sci., 44 (Suppl. 2): 68-74.

95. Dickerman et al., 1986. Estimates of net annual above ground production: Sensitivity to sampling frequency. Ecology 67: 650-659.

96. Gerking, S.D., 1978. Ecology of Freshwater Fish Production.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shing. pp. 402-423.

97. Hutchinson G E.1978.An introduction to population ecology.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C N.

98. Henderson, H.F., Ryder, R.A., Kudhongania, A.W., 1973. Assessing fishery potential of lakes and reservoirs. J. Fish. Res. Bd. Can., 2000-2009.

99. Hurlbert, S. H., 1984. Pseudoreplication and the design of ecological field experiments. Ecological Monographs, 54(2): 187-211.

100. Huet, M., 1972. Text Book of Fish—Cultur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Fish. Fishing News (books) Ltd., Surry, England. pp. 273-277.

101. In Downing, J. A.and Rigler, F. H.,editors. A Manual on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Productivity in Fresh Waters. 2nd Ed. Blackwell, Oxford.

102. Jordan M. J., Likens G.E., 1980. Measurement of planktonic bacterial production in an oligotrophic lake. Limnol. Oceanogr. 25: 719-732.

103. Krabs C., 1978. Ecology: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2nd ed).Harper&Row Publisher).

104. Joint I(ed).1995.Molecular ecology of aquatic microbes.Springer.

105. Keller, A., 1987.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primary production rates using Box-Jinkins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 Can. J. Fish. Aquat. Sci., 44: 1045-1052.

106. Kerr, S. R., 1974. Theory of size distribution in ecological communities. J. Fish. Res. Board Can., 31: 1859-1862.

107. Laevastu, T. and Larkins, H.A., 1981. Marine fisheries ecosystem, its quatativ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Fishing News Books Ltd. Farnham, England. 161p.

108. Leach, J.H., Dickie, L.M., Shuter, B.J. et al., 1987. A review pf methods for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fish produc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Great Lakes and Lake Winnipeg. Can. Fish Aquat. Sci., 44 (suppl.2) : 471-485.

109. Li, D.S. and Dong S.L., 2000. Summary of studies on closed-polyculture of Penaeid shrimp with fishes and Moluscan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8(1): 61-66.

110. Mazumder, A., et al.,1989.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and planktivorous fish on epilimnetic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

水生生物学主要参考文献一、《水产饵料生物学》1.卞伯仲.实用卤虫养殖及应用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2.胡鸿钧,李尧英、魏印心等。中国淡水藻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小久保清治(华汝成译)。浮游硅藻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4.福迪(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mgrs9hlyg4x67j2pwjr92i2p9mey901dp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