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精品教学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周逊富教案设计

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惠施的观点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认为两者不存在同一性,因此陷入了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对以上内容可以用以下图示表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 1.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认识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人们在工作时,首先要承认活动对象的真实存在,即承认物质第一性,离开这个基本前提,任何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就像人饿了需要吃饭一样,观念中的饼不能解饿,现实中的饼才能充饥。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探讨人与世界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的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和唯心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板书设计 第 11 页 周逊富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导入: 中国科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的看法进行抽样检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文化和科学旗号迷惑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笃信者。 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计算机算命”“星座算命”,认为由神或某种力量决定自己命运。属于什么观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推进新课 2.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我国的“五行”学说,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本原。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本原是“火”。“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归复于火。”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唯心主义? 属于唯物主义的。因为它们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合理性:坚持了唯物主义,本质上是正确的。主张世界本原是物质,物质先于精神。 ③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形态。 ④代表性观点。五行说;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 第 12 页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周逊富教案设计

“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①合理性:肯定了世界本原是物质。 ②局限性:虽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但认为原子是不变的,用片、孤、静止观点看问题。 总结: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其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二、唯心主义 情境: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 说:只是一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王守仁的这种观点是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基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 情境:“疑邻偷斧”。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了,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代表性观点:王守仁的“心外无物”;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恩格斯在反驳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时问:“如果小猫所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只是小猫的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 第 13 页

周逊富教案设计

眼睛呢?” (2)客观唯心主义 课本“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也称神秘主义,如把“8”联系成“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代表性观点:神创论:即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理在事先: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代表性观点 总结: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但是,如果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人们的思维离不开概念,但是,如果把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的观点是: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但要注意的是在哲学史上,从来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因为它们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了两者的分歧、基本观点以及基本形态,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我们还要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它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板书设计 第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识记(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理解(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 14 页

周逊富教案设计

◇分析(1)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述哲学思想与社会变革关系(2)用辩证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重难点】1、哲学与时代关系2、马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实践观在的地位和作用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方法】 (1)运用对比方法,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 (3)联系史实,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把握其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第一课时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教学过程 导入: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下纷扰,是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但这个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出现了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思想繁荣局面。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在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所以,当时哲学思想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客观要求。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推进新课 3.1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也就是说,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正值我国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期。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哲学?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大批思想先锋,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打击了封建教 第 15 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精品教学案 - 图文

周逊富教案设计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lh774p0el8xswm2y1h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