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2.ABC3.CDE4.ABCD5.BCD6.ABD 7.CDE8.ACDE9.ABCDE10.ABD 三、辨析题

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5.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又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四、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案要点]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答案要点]

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二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

11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要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新”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天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要点]

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要点]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12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10.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本身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用;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五、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2.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中。

这个观点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二:一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条件论的思想。联系是普遍的,而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者是条件论者。但又不唯条件,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又在创造条件和改变条件。二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整体性的思想。和系统论一样,唯物辩证法认为,从功能上看,整体常常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2(附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13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15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 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 咨询QQ:2545222946 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 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四川大学译者翻译团队提供专业的简历及论文摘要翻译服务咨询QQ:2545222946邮箱:resumetranslate@163.com团队网站:http://www.translators.icoc.cn/〔多项选择题答案〕1.AB2.ABC3.CDE4.ABCD5.BCD6.ABD7.CDE8.ACDE9.ABCDE10.ABD三、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kpxn1y5g19f98j84o1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