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资料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材料

(注意:如果题意问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而涉及人工生态系统,则需将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居村落生态系统一并回答。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土地利用格局、农田分布,特别是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调查土壤类型及肥力,水土流失状况;分析评价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农田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主要调查人工林主要树种、株间距及行间距,栽种时间、现状郁闭度,主导生态功能;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林木蓄积量的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人居生态系统(居落生态系统):调查人居环境结构或组成、布局、现状环境质量、居住适宜性,分析评价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 4.说明油田道路修建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道路修建占用较多的土地、压占植被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施工时设置的各类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也对植被及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油田道路往往呈网格状分布,路网密度较大,对生境的切割明显,使生境破碎化,进而影响生物物种的交流,造成生物阻隔影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较为明显。

(2)优化道路布局,降低路网密度;尽量采取低路基方案,减少土石方用量;设置足够的桥涵等通道,保障水力和生物物种交流的畅通。

5. 油田项目的最大生态环境影响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减轻这种影响?

(1)本项目最大的生态影响是对洪泛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不在洪泛区内建设任何工程。道路、管线建设尽可能不分割洪泛区,保障水力畅通。严格控制施工及生产营运期废水排入洪泛区。保护鸟类巢穴、停栖地、食源。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若该中型河流为某城镇的饮用水源地,对该工程建设应提出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不能在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任何生产生活设施,更不能在其内设置井场。 (2)各类临时用地也不应设置在水源地内。

(3)不能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内设排污口,在其上游设排污口必须保证保护区内的水体不受污染。

(4)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防止油田发生风险而对水源地造成污染。 2.什么是洪泛区?该洪泛区是否为湿地?现状调查应重点调查哪些内容?

(1)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的区域。

(2)该洪泛区为湿地,既有茂盛的水生植物,也有国家保护鸟类,生境条件良好。 (3)现状调查应弄清该湿地的面积、水位等水力条件、水环境质量、水体中水生生物种类、水生植物生长情况、鸟类种类及种群数量、候鸟迁飞规律、食性等。 3.对于中西部的农业区,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1)现状调查应弄清:农田类型,是否有基本农田,土壤类型及肥力、主要农作物种类及产量,水土流失情况、农业灌溉条件。

(2)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将会造成当农田面积的减少,粮食产量的减少,农民生产生活将受到影响。农田灌溉设施会受到影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或水土流失。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将会对当地土地利用造成更明显的影响,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4.在洪泛区打井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该洪泛区是重要湿地,是国家保护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属生态敏感区,不能在其中打井。应采取定向井等先进工艺抽取洪泛区地下的石油。 5.若确实无法避免在中西部农田区打井,应采取哪些措施?

(1)严格控制用地面积,在小范围内作业。 (2)钻井前先将地表土壤层剥离,保存好。

(3)在钻井完毕,进入抽采阶段时,除井区外,将表土壤回填恢复耕作。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给出其中一类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与方法。

34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材料

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应调查草地土壤类型、主要植物种类,优势种,生物量,草地开发利用现状,演替趋势,主要野生动物。设置1平方米的若干样方进行调查。

(本题主要考察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通过本题学习,不仅要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而且应该举一反三,去了解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如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或河口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湿地鸟类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鸟类种类及数量,主要食物种类、主要栖息地数量及面积、鸟巢特征与分布、湿地生境质量,国家和省保护鸟类及其生理生态特征、候鸟迁徙规律, 3.对于项目区的中型河流,现状调查应关注哪些方面

河流自然特征及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水位等)、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水质、规划水质、水生生物状况,有无重要或需特别保护的水生生物类群、水环境及水生生物保护要求。

调查可布设水质及水生生物监测断面处的情况,进行水质取样监测。 4.指出油田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与来源。

(1)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弃泥浆、钻井岩屑,来源于钻井作业。 (2)废水。来源于清洗作业和井下采出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3)废气。动力机械燃油废气排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废气。 (4)噪声。钻井作业动力机械噪声。 5.针对钻井泥浆可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在井场附近设置泥浆池(泥浆池应作防渗处理和围堰),完井后做首先考虑能否做进一步的处理后重复利用,不能利用则进行干化处理,覆土后进行生态重建。

10.油田验收2010年环评师考试油田验收

某油田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6年3月获得批复。目前,该工程已试运行3个月,现对其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该工程处于半干旱地区,区域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零星分布有湿地,有少量天然草本植物,无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工程开发面积32km^2,设计产能2.0×10^5t/a。敷设地下集油管线长度140km,建设联合站3座,全年生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联合站废水COD的排放总量为11t/a。联合站污水处理装置稳定运行,月均排放废水1.5×10^4m^3。出水COD实测浓度70mg/L,出水排入一天然湿地。湿地与一河流连通,河流为III类水体。COD排放浓度限值为100mg/L。经测算,天然湿地水力停留时间约36d,COD的去除率为20%。联合站设2×2.8MW燃油锅炉,1用1备。锅炉房烟囱高35m,实测SO2排放量为420mg/Nm^3。联合站东边有一村庄。两者相距90m。村庄最高建筑物高15m,距离锅炉房烟囱最近距离130m。(注: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燃油锅炉浓度限值为900mg/Nm^3;装机总容量为2.8-<7MW的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35m)

问题:

1、锅炉房SO2排放是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说明理由。 (1)满足环保要求。

(2)尽管锅炉实测浓度达标;排气筒符合锅炉房总吨位的高度要求;排气筒高度比周边最高建筑物高度大大高出3米之上;联合站不在东边村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既然进行的是验收监测,就应该是在符合负荷要求或调节后符合负荷的情况下进行的,题干没有提供过剩空气系数,即使考虑过剩空气系数,浓度也是可以达标排放的,再说也不可能无原则地人为鼓入太多的空气。题干也没有提供总量控制指标的任何信息,不必延伸考虑。尽管有3座联合站,确实应该给出总量控制指标,但题干提到了COD的排放总量,却没有提及SO2的总量,原因分析:一是确实没有明确SO2的总量,二是即使确认总量也 35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材料

是根据环评结论确认的,而本工程并没有说锅炉及燃料等发生了变更,其总量不外乎其排放是符合环评申请的总量指标的(锅炉不象污水处理站,污水处量站运行一般存在的较大的变数)。至于烟筒高度没有考虑到200米,因为没有必要,题干明确项目处于半干旱、以农业生态为主的区域,周边也可能就这么一个村庄,不可能有高楼。)

2、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时应如何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竣工验收调查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本项目2006年环评获得批复,其噪声影响评价执行的是《城市区域环境影响标准》,因此,竣工验收调查仍应执行环评时的该标准。)

(2)《声环境质量标准》可作为校核标准或验收后的达标考核。(由于《声环境质量标准》已替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验收调查在执行原标准的同时,还应以新标准对本项目的噪声影响进行进一步的校核或达标考核。)

(3)符合旧标准,同时符合新标准要求的,则符合环保要求;符合旧标准,但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则不影响其验收,但应在验收后进行整治,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括号内的斜体字可以不答。其实只答前两条就可以了。这个题应该不会有人错的。乃人所共知。太简单了。没有陷井)

3、评价联合站废水排放达标情况。

(1)联合站废水排放COD实测浓度为70mg/L。排放浓度达标。

(2)总量:1.5×10^4×12×10^3×70×10^(-9)=12.6(t/a)。大于批准的总量11t/a。总量不达标。

(3)天然湿地不能视为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企业不经环境保护或湿地主管部门同意将污水排放天然湿地是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违法行为。

因此,联合站废水排放不达标。

(这个题天然湿地是个陷井。一、天然湿地应该是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允许排放污水应经过分析评价,并经环境保护部门或湿地主管部门同意。二、该湿地为天然湿地,不是企业自建的人工湿地,不能允许其随意排放污水。当然如果是企业自建的人工湿地,那就另当别论。)

4、指出评估集油管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应开展的现场调查工作。

通过现场调查,主要核查(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有关部门审查、批复要求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1)调查管线沿线是否采取分层回填的方式,特别是穿越农田区的土壤层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不影响农作物耕作和生长;调查穿越草地段的植被恢复情况是否采取了适宜的生态恢复方法、包括土壤利用与保护、植物种类是否选择浅根系的当地物种、植物恢复密度、生物量及生长情况等。

(2)调查在穿越湿地段的方式及是否造成湿地分割、破坏,阻隔湿地水力联系,是否造成湿地萎缩,调查采取的措施是否可行。

(3)调查工程建设时各类临时占地的整治与恢复情况,包括当时的施工便道、临时场地的土地与植被的破坏面,或弃土弃渣场。

(4)调查采取的防止漏油等风险措施的可行性,如穿越农田、湿地区是否设置了截止阀等。

(5)调查沿线采取的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

(6)调查方法采取现场踏查、遥感、样方调查、拍照、走访等方式。

11.2009年案例第四题(油田验收)

依托现有联合站新建一片油田,设计年产油3×105吨,原油通过新建70公里管线输送至联合站。联合站原有3台A型10 t/h燃气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 t/h燃煤供暖炉,

36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材料

1用1备。预留新建1个5×104立方米原油储罐和2台B型10 t/h燃气伴热加热炉。所用天然气不含硫。设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新管线有5公里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1公里外有稀疏胡杨林。环评中生态评价范围含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米。环评批复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注意复绿,联合站不增加SO2排放总量。工程拟申请环保验收,环保设施与环评批复一致,年产油达2×105吨。联合站没有增加燃煤量,但煤种有变化。与胡杨林分布区相距1公里的管线处在建设阶段被划入省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问题:

1、是否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说明理由。 2、确定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说明理由。

3、为判断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应至少设置哪些监测点位?说明理由。 4、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说明理由。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除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开展什么工作? 参考答案:

1,(1)满足验收调查要求。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要求,该类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

2,(1)本项目验收调查范围包括为环评时的影响评价范围,即“含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米”。此外,还需包括管线1公里外的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规定,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评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他影响时,根据工程变更和工程实际影响情况,可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3,(1)A和B型燃气炉至少分别选择一台锅炉出口进设监测点位;4t/h燃煤锅炉在其环保设施进、出口分别设监测点位。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包括上风向背景点,下风向布设4个监测点(须包括最大浓度点)。

(2)A、B炉使用的是清洁能源,一般不需加装环保设施,只需在其出口进行监测即可;燃煤锅炉一般需要配备环保设施,为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应在其进、出口分别设点监测;由于联合站存在无组强排放非甲烷总烃现象,需按无组强排放监测要求进行布点监测。

4,(1)不能确定SO2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2)因为尽管联合站燃煤量没有增加,但煤种有变化,SO2的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变数。

5,(1)调查所依托的联合站原有环保设施的运行及污染排放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否进行了有效整改;

(2)本项目验收时周边有新批准的省级胡杨林保护区,应开展项目对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的调查,明确保护区划界与项目的位置关系,调查项目建设对胡杨林保护区结构、功能及重点保护对象—胡杨林及其生境的影响,包括进行必要的土壤、地表径流及地下水等水力联系的影响等更深层次的调查;

(3)还应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4)根据调查结果,明确为保护胡杨林,建设单位应予进一步采取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包括针对胡杨林保护区的风险应急预案与防范措施。

12.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调查案例题

一国家规划矿区内新建大型煤矿建成,年产煤量500万吨,拟投入生产。矿区地面有主井一处、副井一处、通风井两处,选煤厂一处(但生产初期二年内暂不进行煤炭的洗选)。

37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材料

工程预测最大沉陷面积20平方公里,沉陷区内大部分为农田,还有村庄3个,有省级文物6处等。环评指出要建设瓦斯抽放站一处,瓦斯用于发电或燃料,矸石场用作建筑材料或建矸石电站,矸石场选在开采境界边缘地带的一处山凹内,预计可堆放矸石30年。洗煤废水能够重复利用。修建若干交通运输道路及栈桥,矿井水地面处理站已建成。工程试生产期间,已搬迁居民230户,占应搬迁居民的70%,其中大部分为沉陷区的村民。但由于种种原因,周边小煤矿还未整合完毕。在开采境界内有中型河流一条,为下游某城市的饮用水源。

1,现状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小煤矿未整治完毕;沉陷区内的村民还没有完全搬走;虽然环评指出瓦斯、煤矸石的用途,但建设单位落实情况及效果还不确定。矿区内的作为下游饮用水源地的中型河流在工程建设期和今后的生产营运期可能会受到污染影响。

2,本项目验收调查需收集哪些必要的资料?

收集矿区规划、规划环评与批复文件;本项目设计、施工技术资料及相关图件;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批复文件;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工程征占各类不同类型土地、移民拆迁等技术报告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批复文件;建设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情况,包括生态补偿、污染防治等。

3,列出本项目生态验收调查与资源综合利用调查的主要内容。

(1)生态:调查生态补偿方案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沉陷区的生态补偿。调查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绿化情况,包括井场、工业场地、道路沿线、行政办公楼、生活区的绿化效果。

(2)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矿井水处理与利用;煤矸石堆放场与综合利用(建筑材料、矸石发电)、瓦斯发电站或供民用。

4,指出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调查的重点。

(1)水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矿井水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并被重复利用;洗煤废水经处理后是否被重复利用,做到了不外排;行政办公区及生活区污水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或循环利用。

(2)重点保护对象调查:对矿区中型河流的保护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调查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是否对该河流进行了饮用水保护区的划分、取水口位置与供水人口等情况;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是否有工程建设设施,是否在河流段设置了排污口。

(3)在井下开采中是否考虑设置防水煤柱,以防突水。 5,环境空气污染应调查哪些内容?

(1)调查本项目是否设置露天堆煤场,如果有露天堆煤场,调查其防止煤尘逸散的措施是否可行;

(2)调查矿区设置锅炉情况,是否安装了消烟除尘设施,能否达标排放; (3)调查运输道路是否硬化、输煤栈桥是否封闭。 第二组问题:

1,本工程噪声影响应调查哪些内容?

生产作业场: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包括公路、铁路)噪声源强,附近是否有集中居民区,是否受到噪声的影响,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区是否采取防治措施。

2,选址合理性调查主要调查哪些工程?

调查各类生产作业场选址是否符合设计及环评要求、有无变更。主要是地面建设工程,包括主井、副井、风井、选煤场、瓦斯抽放站与发电站、矸石堆放场及矸石综合利用厂、矿井水处理设施、运输道路与输煤栈桥、移民搬迁安置地。

3,对沉陷区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1)在工程试生产阶段,沉陷一般尚未发生。重点调查工程对所预测的沉陷区是否落实了(或正在落实)移民搬迁计划;

38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资料 - 图文

2012年环评考试案例整理材料(注意:如果题意问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而涉及人工生态系统,则需将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居村落生态系统一并回答。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土地利用格局、农田分布,特别是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调查土壤类型及肥力,水土流失状况;分析评价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农田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主要调查人工林主要树种、株间距及行间距,栽种时间、现状郁闭度,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j8cp7lj649o8y29xxh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