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公文写作与处理》、《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130614答案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公告的告知对象比任何一种告知性文种都宽,是告知国内外的。有些公告是专对国外发出的。

第三,公告通常是由国家领导机关制发的,如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一般事业单位不能随意使用。

第四,公告不是一般的告知,而是庄严郑重地“宣布”,它只起宣告作用,没有强制性和行政约束力。

第五,公告的文字简短,多是直述其事,不作繁词解释,语气庄重,亲切平和。

12. 通告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参见讲稿(1-22节)P40 一、通告的适用范围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公布的方式:张贴、见报、广播、电视等方式。 二、通告的特点

第一,通告的根据具有政策性和法令性。

政策性指制作通告的依据是有关政策或目的,是为了保证某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法令性,指通告所规定的事项须根据有关法令。

第二,通告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专门性,指某个专门部门的通告。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110国道陡岭公路桥施工断路的通告》 专业性,指专门部门为专项业务而发的通告。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壹佰元、贰元、壹元和贰角券的通告》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对本市企事业单位机动车辆征收车船使用税的通告》 第三,通告的效力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约束性,指规定范围内的人们必须遵守、执行通告中提出的要求。强制性,指不得违反通告事项,否则即予教育、处罚以至法律制裁。

第四,通告的使用具有公开性和广泛性。公开性指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广泛性指通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每个通告有自己特定的范围,在特定范围内每人都必须遵守。

14.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参见讲稿(1-22节)P42

1. 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

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2. 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的告知范围是“国内外”,而通告一般限于国内,有一定的范围。

3.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由国家领导机关制发,而通告适用于各级行政单位及企事业单位。

15. 通告与命令(令)的区别 参见讲稿(1-22节)P42

1. 通告一般不按管理系统逐级下达,而是直接面向内容所涉及的全体人员;而命令是按照管理系统逐级下达的。

2. 通告的告知对象大都是自然人,而命令的告知对象一般为法人。

3. 通告组织实施文件内容的是发文机关及文中所指定的单位,而命令里的内容是由受文单位来组织实施的。

4. 通告的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而命令有机密和非机密的区别。

16. 通知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参见讲稿(1-22节)P43 一、通知的适用范围

其源可上溯到古代的“谕”、“谕告”。本意为告知于人,使之知晓,可以上对下,也可用于平级之间。

例如:汉代刘邦《入关告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知的使用范围很广,从公布国家的政策法令,到基层单位的事务告知,无论单位大小都可以使用。通知的限制性小,机动性、灵活性大,处理各种事项用其它公文不好归类和使用时,常常会考虑用通知来发文。 二、通知的特点 第一,适应性强。

一是从行文主体上说,不仅国家机关使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各个部门也都可以使用;

二是从公文内容上看,它既可以传达行政法规等带有指令性的内容,也可以传达工作任务、召开会议等一般内容;

三是从隶属关系来看,既用于下行文,也可以用于平行文。

第二,准确具体。通知属于传达告知性公文,特别要求忠实于被传达的内容,要求极为准确。

第三,结构灵活。根据通知所传达内容的繁简,通知的结构有时是多段的,有时是独段的;或分项,或篇段合一,均酌情而定。在内容层次安排上也比较灵活。 17. 通报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参见讲稿(1-22节)P51 一、通报的适用范围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通报可以用于表扬和批评,也可与传达情况或事项,也属于传达、告知性公文。这决定了通报的类型会有表扬性的、批评性的和告知性的。 二、通报的特点 第一,客观真实。

通报的内容不仅必须真实准确,而且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起到较广泛的教育作用,所传达的重要精神也应对一个时期或一个方面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周知范围较广。

由于通过所列内容具有典型性,需要推广,因此,一般通报下发的范围较广。 第三,及时性。通报的行文目的,在于尽快把情况传达下去,以引起广泛注意,促进工作,因此撰写通报特别要求及时。 第四,灵活性。

主要表现在通报的对象不是特定的,即不是专对某个机关单位或个人的,而是“众所周知”的;通报没有周期长短的限制,有事实需要通报才通报,没有就不通报。另外,通报没有三级行文关系的限制,即通报可以同时用于上行、平行和下行。

18. 通报与通告、通知的区别 参见讲稿(1-22节)P54

这三种公文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告知性,其事项在一定范围内是需要周知的,并且

这三种公文都可以用做下行文。 区别:

第一,受文对象不同。通告、通报的受文对象比较广泛,不确指;通知的受文对

象是具体的。

第二,发文目的与要求程度不同。通告一般只是需要知道或遵守;通报是通过典

型事例加强对大家的教育,以便改进工作,它重在精神和原则的传达以及沟通情况;通知,一般要求贯彻执行,通知的事项具体、详细、操作性强。 第三,具体写法不同。通告、通知写的是要求,而通报写的是“事”。 通知的对象具体,通告、通报的对象广泛、普遍性。

19. 通报与决定的区别 参见讲稿(1-22节)P54

通报在表彰和批评方面与关于表彰和处分的决定有明显的区别。

一是目的不同。通报起到的是教育作用,而决定是结论性,起到确定作用; 二是对象不同。通报的对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而决定适用于所有人和事; 三是内容不同。通报的内容比较宽,但不如决定具体、精细,通报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要求,但决定不涉及此方面的内容。

20. 报告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参见讲稿(1-22节)P55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性质:典型的上行文 特点:

1、陈述性(少加议论和评价)。在报告的写作上,主要用叙述的方法,做了什么工作,具体情况如何,有时也可有必要的分析,说明或者讨论性文字,但主要的表述手手段还是叙述。

2、事后行文(与请示文体的区别)。报告是将已经做过的事情或已经发生的情况及问题形成文字,反映的均为客观事实,不做展望和推想。

报告中不得再提意见和建议,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使用“意见”文种。

21. 请示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参见讲稿(1-22节)P60 一、请示的适用范围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一般以机关单位的名义发出,应该由机关单位正职行政领导签署发出。 二、请示的特点

1. 行文关系具有固定性。请示的行文不能超越法定的隶属关系,而且一般是逐级行文。

2. 行文的内容具有单一性。即“一事一文”或“一事一请示”。 3. 行文目的具有鲜明性。一是对请示事项或问题所持的意见非常明确; 二是对上级机关的有关请求非常明确。

22. 报告和请示的常见类型分别有哪些 参见讲稿(1-22节)P55-56、P61 报告的种类

1. 工作报告。这主要是用于关于汇报工作进程、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工作问题、提出工作意见的报告。这类报告是报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它的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体会、存在问题、今后意见等几部分。《吴邦国委员长访问美国、古巴、巴哈马三国情况的书面报告》 2. 情况报告。这是对工作中的重大情况、特殊情况、新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后,向上级作出的报告。它不需要答复,主要是让上级了解掌握情况,以便根据情况采取措施,指导工作。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的报告也属于这一类。 例如:《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

3. 答复报告。这是答复上级机关的查询、提问或汇报执行上级机关某项指示、意见的结果的报告。正文包括答复依据、答复事项两部分,写法比较自由,有的先写依据,后答复;有的边写依据,边答复。《关于开展治理“小金库”自查自纠回头看工作情况的报告》。

请示的类型

1. 请求指示的。对上级指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法规、规章或某向指示有不同理解、希望上级明确解释,或者从实际出发需要对某项规定、制度、指

《公文写作与处理》、《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130614答案版

第二,公告的告知对象比任何一种告知性文种都宽,是告知国内外的。有些公告是专对国外发出的。第三,公告通常是由国家领导机关制发的,如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一般事业单位不能随意使用。第四,公告不是一般的告知,而是庄严郑重地“宣布”,它只起宣告作用,没有强制性和行政约束力。第五,公告的文字简短,多是直述其事,不作繁词解释,语气庄重,亲切平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kcy8i7gn207lq1bai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