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教材语文】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9.3 声声慢 练习(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9.3 声声慢 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薄雾 瑞恼 销瘦 重阳 B.凄惨 沙厨 东篱 冷清 C.次第 憔悴 堆积 相识 D.梧桐 黄昏 将栖 难堪 【答案】C

【解析】A.恼-脑,销-消;B.沙-纱;D.栖-息。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损:枯萎凋零。 A.憔悴..

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B.怎敌.摘:可以,能够 C.如今有谁堪.

,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D.这次第..【答案】D

【解析】“次第”的意思是“光景,情形”。

3.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案】D

【解析】D项,豪放风格,其他三项是婉约风格。

4.—位女老板创办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她特意请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为新公司命名。老师接到这个任务后,将其命名为“易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请你写一段文字,说明“易安”这一名称的意义,150字左右。

【答案】“易安”,从字面上看有两层意义:一是房价合理,容易安家;二是居住平安,非豆腐渣工程。此外还有联想意义:它能让人想到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名句,家不在大,容膝即可,叫人知足常乐;而“易安”又是宋代大词人李清照的号,刚好求名的老板也是一位女中豪杰(女能人),让人顿生好感。

【解析】本题“说明‘易安’这一名称的意义”,需要结合题干提示内容“创办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分析,说明“易安”的意义。既要分析好“易安”这个公司名字的表面含义,还要分析好深层含义。“易安”,安适、舒服。可以说明房子的质量好,在此可以生活的舒服,房子价格不贵等。还可以写出“易安”的联想意义,如结合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句子分析;还可以结合“易安”是宋代大词人李清照的号等分析。此题,言之有理皆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答案】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注意正确书写。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

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答案】D

【解析】应为秋天。

7.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答案】B

【解析】“这群飞雁是栖宿在她老家的”错。 8.对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答案】D

【解析】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案】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想当年,在都城开封,生活富足,夫妻成双,饮酒赏菊赋诗,何等畅游风雅,而今夫死国亡,思之令人怆然。

【解析】词人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这满地的黄花(残菊)让词人睹物思人,引发词人对过去生活和死去丈夫的怀念之情。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B.作者紧紧抓住重阳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突出了秋天的时令特点。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使得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本词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通过对长日、半夜、黄昏等的描写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答案】D

【解析】本词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11.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答案】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解析】抓住“菊花”形象的特点,从词人与菊花的相似点角度思考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词的上片描述了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 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 向往。

D.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 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答案】A

【解析】“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13.有人评论: 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做简要分析。

【答案】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导致的不惯。

【解析】此题要求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来简要分析,首先抓住关键词“北人”,“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李清照此时已是漂泊沦落之人,“北人”正切合此时的身份和心境。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新教材语文】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9.3 声声慢 练习(解析版)

9.3声声慢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瑞恼销瘦重阳B.凄惨沙厨东篱冷清C.次第憔悴堆积相识D.梧桐黄昏将栖难堪【答案】C【解析】A.恼-脑,销-消;B.沙-纱;D.栖-息。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损:枯萎凋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i2fz045qd7yogl1itk20zdc523y3q00i3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