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B)?n(B)= ?tV??t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特殊:C+CO2

△ 2CO是吸热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

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

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②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s)+H2O(g)

④ 铵盐溶解等

△ CO(g)+H2(g)。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4、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键能、能量的关系

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

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0。可理解为,由于放出热量,整个体系能量降低

吸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

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H?0。可理解为,由于吸收热量,整个体系能量升高。

5、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一、原电池:

1、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 电解质溶液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④某一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 极—→导线—→ 正 极

内电路:盐桥中 阴 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 阳 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电流方向:正极—→导线—→负极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 Zn-2e=Zn2 (较活泼金属)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

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还原反应: 2H+2e=H2↑(较不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式: 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二、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 、 二次电池 、 燃料电池

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c(B)?n(B)=?tV??t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gfed3vrus7b3ef97wu606i7k4fff900zj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