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 读赏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幻片1】 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苏轼。(指生通过林语堂的句子分析)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板书课题】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简单梳理怀古诗的特点:景、 史 、 情。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生齐读)

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指导朗读:

1、读诗有哪些要求呢?生答:①字正腔圆,②读准节奏,③读出感情。师总结: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饱满的感情。

2、生带着三个要求,自由放声朗读两分钟。

3、 生个别读。一女生读,男生点评;一男生读,师点评。比比谁读得好。 4、 齐读,要求读出气势。 三、合作探究 (一)观眼前之景

1、用词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眼前之景。(江山如画) 2、找出上片中最具画面感的句子。【幻灯片3】 一生: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风流人物”:人物之众多。 面对长江我们会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谁的感慨?(孔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已”喻指时光的流逝。孔子早就有这样的嗟叹,苏轼登赤壁临长江,也会由这滚滚的江水想起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再有当年的光彩。苏轼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师:2、“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三国)什么地点?(赤壁)

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 3、 在我看来,“周郎赤壁”四字更耐人寻味。这里,周郎是指周瑜,能否改成“周瑜赤壁’?联系课下注释揣摩一下。

明确:“郎”显得特别年轻潇洒,这是一个有亲切意味的美称。授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周郎。

赤壁,原不属于哪个人,词人却让他归了周瑜,赤壁因周瑜而著称。反过来,周瑜指挥了赤壁大战而扬名,周郎与赤壁密不可分地联在一起。

如果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大开大合之笔的话,那么说“三国周郎赤壁”就是特写镜头。一番比照,同学齐读这两句,抓住感情上的变化。 一生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明确】“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从形的角度写石。 “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拍:从声的角度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

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

“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犹如白雪。从色的角度写浪花。“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 引导学生总结着三句的修辞:夸张、拟人、比喻。【幻灯片4】

从形、从色、从声上,我们能一起感受到也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写景的目的是为抒情,也是为写人,只有这样的赤壁,这样的长江才能和英雄周瑜相配,这样的赤壁长江才能千呼万唤出周瑜的形象。作者通过长江写赤壁,通过写景这种描写手法,最终为人物出场作出铺垫。 (二)思历史之事

1、词人思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联想到了谁? 2、这个人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归纳。 【幻灯片5】

请同学读描写周瑜的句子,【个别学生读】 周瑜的人物形象【讨论】

【明确】周瑜:英俊潇洒 文武双全 年轻有为 镇定自若【幻灯片6】

师补充:男神 颜值高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6、既然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你们的心中,都有哪些英雄人物呢?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隆中对策的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幻灯片7】

7、但作者为什么认为周瑜是英雄?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

生讨论后,一一发言:甲,赤壁之战周瑜扬名;乙,家庭幸福(小乔初嫁了);丙,英年早逝(全班哗然);丁,苏轼想建功立业。 填写表格。【幻灯片8】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正意气风发。 ②“小乔初嫁了”, “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 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周郎与她结婚,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小乔在赤壁之战前十年嫁给周瑜的,把他和赤壁之战放在一起写,是不是诗人的疏忽了?应把“初”改成“出’比较好吧?写他的婚姻生活,是否是闲笔? 【明确】“初”刚刚开始,“出”既可现在时,也可过去时。因为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

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看似闲笔,其实不闲,有意用这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嫁给他主要衬托周瑜的,这是侧面描写,衬托周瑜什么呢?(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

③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深谙兵法,八十万大军直下江南,不可一世。当时周瑜只有34岁,作为东吴的主帅,本来应一身戎装,一脸严肃,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装束的?(羽扇纶巾),什么是羽扇纶巾?(羽扇是鸟羽所制的扇,纶巾是青丝编成的头巾。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这是儒将的行头)把周瑜描写成儒将,风度翩翩。

④接下来,又写其谈笑。于是写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瑜临战前的从容镇定,稳操胜券。曹操八十万大军化为灰烬。

【明确】“樯橹”指船桅杆,船桨,这里泛指船。借代的修辞,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 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在这里,词人怀着极大地热情赞颂周瑜。

补充这首词的背景。学生的《学案导学》上有详细的背景资料。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瑜是他热切向往的,又是难以企及的梦。

8、接下来,我们看苏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个倒装句,词人形象和周瑜形象构成什么关系?(对比)继续填表格:【幻灯片9】 【明确】①年龄: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而苏轼被贬黄州是四十七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②外貌: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婚姻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贬黄州之前,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他曾经为她写了一首读后令人柔肠寸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远处话凄凉。”【幻灯片10】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三组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

④事业上的对比。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苏轼被贬时是四十七岁,可谓报国

无门,【幻灯片11】所以苏轼在他《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这样自嘲:“心似已灰之木,心若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什么意思?想我一生的功业,就是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被贬到更远的惠州,儋州,可谓满纸芳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在泪眼朦胧之中,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独的背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强烈的对比导致一种失落,一种悲剧的美。【幻灯片12】我们看一下表格,补充对联,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在这里,苏轼写周瑜就是为了写自己,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9、【幻灯片13】最后词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写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正如苏轼《赤壁赋》在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尤其会有这种喟叹。他为何有这种概叹?因为他想建功立业,但是已近知天命之年,就没有机会了。人生易老壮志难酬,正是壮志难酬所以才感叹人生易老,想当年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的幽燕老将曹操在历史的舞台上纵横驰骋,施展其雄才大略等等这些风流人物都经不住时间的淘洗,何况自己呢?这是壮志难酬,人生无常的苦闷。苏轼的常人之处在于他总是旷达的,他怎样排解这种苦闷的呢?“一尊还酹江月。”向江月洒酒祭奠,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随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后深悟的旷达、洒脱。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也是他的诗意人生。 让我们带着对诗人的憧憬,敬仰,一起来把诗歌读一遍。

如果说青年的苏轼是一只蛹,那么被贬黄州后的苏东坡就是一羽蝶。而促成这次蝶变的就是那次“乌台诗案”。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里这样评价苏轼:【幻灯片14】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四、技巧鉴赏

通过这首词,你能归纳怀古诗如何鉴赏?

【明确】写眼前之景,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幻灯片15】 五、小结

高中语文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学习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教学方法】读赏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kuo258073qhtz4wh2h1h1yk7phau00sl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