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客家方言几个与动物有关的古语词本字考辨-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客家方言几个与动物有关的古语词本字考辨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客家方言词汇的调查与研究”(06GJ―06)的阶段性成果。

客家方言有许多古语词,前贤时彦对此已做了很多考释工作。但其中有些古语词,各家考证不一,或还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从客家方言代表梅县方言出发,对客家方言中六个与动物有关的古语词,从音义角度结合古代文献辨析其本字,以更清楚地认识客家方言古语词的面貌。用国际音标标音,标调采用调类标调法,数字1~8分别表示阴平、阳平……阴入、阳入。 一、?N[phi1]

梅县方言称臭虫为“干phi1”。此词《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P253,P491)(以下简称《客赣报告》)记音为“pi44”,《梅县方言词典》[2](P192)(以下简称《梅县词典》)和《客家话北方话对照辞典》[3](P218)(以下简称《对照辞典》)等音均记为“phi1”。经核对调查,音为“phi1”。 关于此词本字,有人认为是“蜱”或“蜚”,练春招[4](P259)已经分析此二字指螳螂、蝗虫一类的小昆虫,不是本字,而认为本字为“”;《客家话通用词典》[5](P268)(以下简称《通用词典》)则又认为是“?N”。

今按:“”,《说文》虫部:“啮牛虫也。”王筠句读:“《玉篇》:‘牛虱也。’元应曰:‘公牛、马、鸡、狗皆有也。’”《广

韵》“边兮切”,平声齐韵帮母。帮母为不送气,不合梅县方言送气音,且意义“牛虱”也不合“臭虫”义。据《汉语大词典》[6](8卷P1339)“臭虫”词条得知,因臭虫是不可能长在动物身上,一般是藏在床、墙、家具等缝隙里,故臭虫又名“床虱”、“壁虱”。

“?N”,《广韵》“符非切”,平声微韵奉母。它有“床虱”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猎犬》:“室中?N虫蚊蚤甚多,竟夜不成寝。”吕湛恩注:“[虫]即臭虫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戴监生》:“譬夫逆旅?N虫,但夜出偷啮臭脚汉。”梅县方言合“符非切”,古平声有部分全浊声母梅县方言今读阴平,如:疲裴(并母phi44)、渠(第三人称代词,古群母khi44) 、痕(匣母hen44)、奚(匣母hi44)、疵(从母)雏(崇母tsh 44)等(转引自《梅县词典》[2](P18)),“?N”也属此例。故“?N”字当确。

附带一提,《尔雅》郭璞注中也提到“?N”为“臭虫”,但此“臭虫”并非今之臭虫。《尔雅•释虫》:“蜚,?v?N。”郭璞注曰:“?N即负盘,臭虫。”郝懿行义疏曰:“?N,庐?N也。《广雅》云:‘ ,?N也。’”王念孙疏证《广雅》云:“《本草》谓之‘蜚蠊’。”《本草纲目•虫三•蜚蠊》:“蜚蠊、行夜、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据清代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曰:“夏夜,每有虫行几案间,亦能飞,人习见之,不为异,呼其名,如曰章郎……《本草》苏恭注云:此

虫味辛辣而臭,汉中人食之,言下气,名曰石姜,一名卢?N,一名负盘。然则此虫,即《尔雅》:‘蜚,?v?N’矣。郭璞注曰:‘即负盘,臭虫。’”由上可知此“?N”即“庐?N”、“蜚蠊”、“负盘”,即今之蟑螂,即郭璞注“?N”为“臭虫”,非今之臭虫,而是蟑螂。 二、虮[khi2]

梅县方言称蚂蝗为“湖khi2”。“khi2”学界一般认为本字为“蜞”,如《梅县词典》[2](P26)、《客赣报告》[1](P491)等。

今按:“蜞”,《集韵》平声之韵渠之切:“虫名,水蛭也。”群母。明•顾起元《客座赘语•纪虫》:“(虫)在水中者曰蜞,又曰蛭,俗曰马蝗。”可见,“蜞”音义可合。 但我们发现“蜞”音义固合,但属后起字,更早的字是“虮”。宋•罗愿《尔雅翼》卷三十“蛭”:“水中虫,入人肉者为蛭。《尔雅》:‘一名虮。’其读如祈。今人呼水蛭大者长尺呼马蛭,亦呼为马蜞,蜞即古语虮也。”《尔雅•释鱼》:“蛭,虮。”郭璞注:“今江东呼水中蛭虫入人肉者为虮。”《广韵》平声微韵渠希切:“虮,《尔雅》云:‘蛭,虮。’又居岂切。”可见,宋时的“蜞”源于更古的古方言词“虮”。“虮”有两读:“渠希切”(群母)和“居岂切”(见母)。有可能至宋时由于语音发生了变化,“渠希切”和字形“虮”或者说是和声符“几”已不相符,于是另造“蜞”字记录此词。

三、鲮鲤(陵鲤)[lien2 li1]

梅县方言谓穿山甲为“lien2 li1”。此词《梅县词典》[2](P182)写作“狸”。罗云《客方言•释虫鱼》[7](P304)则考为“鲮鲤”,《对照辞典》[3] (p215)承之,练春招[8]亦同。

今按:“ ”不见于辞书,可能为方言自造字。为“鲮鲤”是。古代“鲮鲤”即指穿山甲。《楚辞•天问》“鲮鱼何所”,汉•王逸注:“鲮鱼,鲤也。一云,鲮鱼,鲮鲤也,有四足,出南方。”东汉•扬孚《异物志》曰:“鲮鲤吐舌,蚁附之,因吞之。又开鳞甲,使蚁入其中,乃奋迅则舐取之……”北齐•魏收《魏书•高佑传》:“高宗末,兖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佑,佑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三:“鲮鲤,似鲤有四足,能陆能水,其鳞坚利如铁,黑色,绝有气力,能穿山而行。一名穿山甲,盖陆之鱼也。”鲮鲤又名龙鲤、石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鲮鲤》:“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鲮鲤,而俗称为穿山甲。郭璞赋谓之龙鲤。《临海水土记》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石鲮。’”字或作“陵鲤”,《文选•左思》:“内蒸云雨,所储陵鲤若兽。”刘逵注:“陵鲤有四足,状如獭,鳞甲似鲤,居土穴中,性好食蚁。”

鲮,《广韵》“力膺切”,平声蒸韵来母。鲤,《广韵》“良

士切”,上声止韵来母。“鲮鲤”为双声词,“鲮”之“力膺切”折合为梅县音韵尾本为η,今梅县方言读音却为n,是受后面“鲤”之声母同化之缘故;“鲤”次浊上归阴平。 四、孚(孵)、伏 [phu56]

梅县方言孵蛋说“phu56子”。“phu56”的本字,庄初升[9](P359)考为“孚”:“《集韵》去声遇韵符遇切:育也。”严修鸿[10]写作“”。

今按:“?”,《广韵》去声号韵薄报切:“鸟伏卵。”并母。可见义合音不合。可能为训读字。“孚”,《说文•爪部》:“孚,卵孚也。”《方言》卷三曰:“鸡伏卵而未孚,始化之时谓之涅。”郭璞注:“孚,音赴。”《广雅•释诂一》:“孚,生也。”王念孙疏证:“伏卵谓之孚,卵化亦谓之孚。”《玄应音义》卷二“孚乳”注:“《广雅》:孚,生也。谓子出于卵也。”《说文•子部》“字”字朱骏声通训定声:“人生子曰字,鸟曰孚,兽曰产。”《集韵》去声遇韵符遇切:“孚,育也。《方言》‘鸡伏卵而未孚’。或从卵。”奉母。可见字或作“孵”。梅县方言保留古代重唇音特点。古书用例如:《淮南子•人间》:“夫鸿鹄之未孚于卵也。”《张子正蒙•中正篇》:“子而孚化之。”王夫之注:“子,禽鸟卵也;孚,也。”“孚”音义俱合,当是本字。

另外,古书也见“伏”表“孵化”义,音也合梅县方言。《广韵》去声宥韵扶富切:“伏,鸟子。又音服。”古书用例如:《庄

子•庚桑楚》:“越鸡不能伏鹄卵。”《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

客家方言几个与动物有关的古语词本字考辨-文档

客家方言几个与动物有关的古语词本字考辨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客家方言词汇的调查与研究”(06GJ―06)的阶段性成果。客家方言有许多古语词,前贤时彦对此已做了很多考释工作。但其中有些古语词,各家考证不一,或还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从客家方言代表梅县方言出发,对客家方言中六个与动物有关的古语词,从音义角度结合古代文献辨析其本字,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jft6dg5e0wacw0f2p46m3qp9xkpa00ym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