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计算机二级ACCESS - 2011考试大纲及复习方法+历年真题+讲义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领航教育在线(www.linghang365.com) 二级access讲义

1. 模块的基本概念: (1) 类模块。 (2) 标准模块。

(3) 将宏转换为模块。

2. 创建模块:

(1) 创建VBA模块:在模块中加入过程,在模块中执行宏。

(2) 编写事件过程:键盘事件,鼠标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

3. 调用和参数传递。

4. VBA程序设计基础: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 VBA编程环境:进入VBE,VBE界面。

(3) VBA编程基础:常量,变量,表达式。

(4) VBA程序流程控制:顺序控制,选择控制,循环控制。 (5) VBA程序的调试:设置断点,单步跟踪,设置监视点。 考试方式

1. 笔试: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30分。 2. 上机操作:90分钟,满分100分。 上机操作包括:

(1) 基本操作。 (2) 简单应用。 (3) 综合应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讲义

第1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 数据(Data)

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他们都是用来描述事物特性的。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与传输的过程。包括:收集原始数据、编码转换、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

6

领航教育在线(www.linghang365.com) 二级access讲义

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计算机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冗余)、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

2.文件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这时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可长期保存 。

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管理进入新时代——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是一种较完善的高级数据管理方式,也是当今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结构化 ;数据共享程度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冗余度小;加强对数据的保护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个站集合而成。这些站又称为节点,它们在通讯网络中联接在一起,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拥有各自的数据库、中央处理机、终端,以及各自的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系列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联合。它们在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但在物理结构上是分布式的。 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OOP 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计算机程序是由单个能够起到子程序作用的单元或对象组合而成。OOP 达到了软件工程的三个主要目标: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面向对象数据库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之间的限制和联系等 。 1.1.2 数据库系统 1.数据

描述事物的物理符号序列称为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物理符号可以是用来表示长度、体积、重量之类的数字数值,也可以是人名或地名、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非数值数据。 2.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顾名思义,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

3.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为特定应用开发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数据的定义、存储、查询和修改提供支持,而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软件,它面向特定应用。

7

领航教育在线(www.linghang365.com) 二级access讲义

一般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4.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S)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5页) (1)数据定义 (2)数据操纵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4)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6)数据通信接口

5.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指拥有数据库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系统由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和用户组成。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2)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1.1.3 数据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要将现实世界转变为机器能够识别的形式,必须经过两次抽象,即使用某种概念模型为客观事物建立概念级的模型,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变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将信息世界转变为机器世界。

1.实体的概念

(1)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3)实体集和实体型

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同类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4)联系(Relationship)

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实体间的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 一对一联系 例如,一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号,而一个学号只能指向一个学生,则学生与学号之间具有一对一联系。

② 一对多联系 例如,一个班级中有若干名学生,而每个学生只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则班级与学生之间具有一对多联系。

③ 多对多联系 例如,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而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则课程与学生之间具有多对多联系。

3.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8

领航教育在线(www.linghang365.com) 二级access讲义

在实现数据库管理的过程中,数据模型起着关键作用。整个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就是沿着数据模型的主线展开的。现有的数据库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3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它用树形结构表示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若用图来表示,层次模型是一棵倒立的树。在数据库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①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② 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网状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非层次关系的,用层次模型表示非树型结构是很不直接的,网状模型则可以克服这一弊病。网状模型是一个网络。在数据库中,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①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②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

1.2 关系数据库

1.2.1 关系模型

以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与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从模型的三要素角度看,关系模型的内容为: 数据结构:一张二维表格。

数据操作:数据表的定义,检索、维护、计算等。

数据约束条件:表中列的取值范围即域值的限制条件。 (1)关系

在关系模型中,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在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数据表。

(2)元组

表中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是一个元组,对应数据表中的一个具体记录,元组的各分量分别对应于关系的各个属性。

(3)属性

表(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对应数据表中的一个字段。 (4)域

一个属性的取值范围是该属性的域。 (5)关键字

9

领航教育在线(www.linghang365.com) 二级access讲义

表中的一个属性(组),它的值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如:学号。

(6)外关键字

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的关键字,但它们是另外一个关系的关键字,则称其为该关系的外关键字。

(7)候选码

表中的某一个属性,它的值可以唯一地标志一个元组。一个表中可能有多个候选码,选择一个作为主键,主键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关系的特点:

(1)关系必须规范化。规范化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即表中不能在包含表。 (2)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 (3)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即冗余。 (4)在一个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 (5)在一个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

1.2.2 关系运算

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的基本运算有两类: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一 传统的集合运算 1.并

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

2.差

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R和S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

3.交

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R和S的交是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

10

计算机二级ACCESS - 2011考试大纲及复习方法+历年真题+讲义 - 图文 

领航教育在线(www.linghang365.com)二级access讲义1.模块的基本概念:(1)类模块。(2)标准模块。(3)将宏转换为模块。2.创建模块:(1)创建VBA模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1yf87mr26tck19hli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