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试题(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骸骨(hái) 洗濯(dí) 毋宁(níng) 姗姗来迟(shān) ....B、销蚀(shí) .

拍摄(shè) .

木杮(shì) .

千钧重负(jūn) . 气冲斗牛(dǒu) .

C、臆断(yì) 匀称(chèng) 概率(lǜ) 猝然长逝(cù) ....D、剽悍(piāo) 绽开(zhàn) 服侍(shì) ...【答案】D

【解析】A项,毋宁(nìng);B项,木杮(fèi);C项,匀称(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愧怍 点缀 遗孀 迫不急待 B、撵走 遗憾 C、猥琐 契约 D、累赘 撬开 【答案】C

【解析】A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B项,“赢弱”应为“羸弱”;D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B、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答案】B

【解析】B项中“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用在说话情境中不恰当。

4、经典诗文默写。(4分)

① 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③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④ 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①不问苍生问鬼神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 ④惟吾德馨 【解析】经典诗文默写,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能出现错别字。

1

赢弱 目不窥园 步履 沥尽心血 沉淀 锋芒必露

5、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②对于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答案】(1)应该 (2)的对象

【解析】语病修改,语意性语病,从语意简明的要求出发进行修改;结构性语病,从句子结构分析入手进行修改。

6、名著阅读。(2分)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都死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1)这段文字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 (人物)。(1分) (2)体会文段中的语言,用一句话说说这位船长的性格特点。 (1分) 【答案】(1)尼摩 (2)头脑冷静,勇敢而智慧,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 【解析】名著阅读题,考查的就是阅读量和知识面。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七年级某班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礼仪标语我拟写】请你拟写一条有关“礼仪”的标语张贴在教室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答案】示例:①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②温文尔雅彰君子风范,温声细语显淑女气质;③学习礼仪文化,传承文明基因,争当时代楷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这里拟写一条有关“礼仪”的标语。示例:①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②温文尔雅彰君子风范,温声细语显淑女气质;③学习礼仪文化,传承文明基因,争当时代楷模。

【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久仰)大名!”

2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③ (阅读、拜读)!”

【答案】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选错一项扣1分,选错两项不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礼仪知识的积累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其次注意词语的语言环境,最后理解词语意思。 ①“久违”指好久不见,是久别重逢的用语;“久仰”指早已仰慕,是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符合此处的语境,故选“久仰”。 ②“莅临”指光临、来临,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符合此处语境;“光临”的敬重程度不够,故选“莅临”。 ③“阅读”指一般性读,“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符合此处语境,故选“拜读”。

【礼节习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案】示例1: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示例2: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赞成与否定皆可,关键在于陈述的理由要充分。如果赞成,可从热情待客的角度来谈;如果不赞成,可从来客的喜好以及卫生的角度谈。示例: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三、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3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3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8、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其中着笔最多的是 描写,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分)

【答案】8、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段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常用的描写人物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解答此题,先要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结合选文分析描写方法的作用。第(1)段“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属于神态描写,第(2)段“直着脚往里走”属于动作描写,“‘嗯’了一声”是语言描写。其中作者着重刻画老王的神态,其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9、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4分)

【答案】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强笑:勉强做出笑容。含义: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镶嵌”一词运用了“夸张”这种修辞手法,这一部分的描写运用夸张手法是强调“老王的病情”。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10、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悟能力。回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弄清文意,领悟主旨。学生要能立足全篇,勾勒阅读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从而感悟作者情感。本文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11、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2分)

【答案】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述能力。整体感知文本,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作答时,能答出人物事件即可。根据内容总结为:老王带病给我送香油、鸡蛋。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3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

5

22ye831aih1xu1x81dzc4m0xd0pw4b00no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