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读《德育新论》有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德育新论》有感

放假了,有了一些余暇的时间,跟朋友谈起各自的工作时,说到了才华与品德的问题:到底是哪一个才更有魅力?朋友说假若有两个这样极端的人,一个是才华横溢却腹黑阴险,一个虽品德高尚却愚蠢木纳,你会喜欢谁?朋友说他喜欢后者,至少那是个“天然呆”。

其实放假前也在学校也借了几本关于如何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及应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书,只是听朋友这样说,于是重新把鲁洁、王逢贤教授合注的《德育新论》找了出来。开始的几个章节也只是粗略地翻读,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德从来就不缺少传承种子,土壤以及文化。可正如作者在“第五章德育的本质和面临的新挑战”中担心的那样,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这么些年,品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社会的地位,已经不再一如当年,并且还面临着社会道德缺失的严峻挑战。

这本书是在2002年出版的,从那个时候的开始的“叛逆少年”,到现在贴着“80后90后和00后”标签的“问题少年”,很明显问题日益严重,那么,品德都去哪了?我放慢了阅读的速度,慢慢领悟作者的苦心,也深深地理解作为一个启蒙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孩子们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将会是同等重

要,但却更加紧迫的任务和责任。因为在经历电视,网络这两种文件传媒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冲击后,从2013年开始普及,到现在这个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游戏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如《教育与职业》第35期贾金玲撰文《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对策研究》指出;青少年沉迷网络严重影响健康,容易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从而导致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的弱化,最终导致法律意识淡薄。

同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知道被社会广为诟病的高考制度在目前,甚至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仍是相对来说最为公正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所以我们必须把精力投入在提高孩子们文化知识水平的主要任务上,但是,在这个孩子们对充斥着糟粕的网络文化唾手可得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好了吗?

不管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没有预测到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会如此深刻地影响着这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但作者却明确地提出德育教育的目标,责任和方法,至少让我们有了系统的理论可以作为道德品质教育的指引,方向。而且有幸的是,这本书早已被广泛推荐为小学教师必看的书目之一,更有幸的是,春风化雨,我在网上对“手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百度搜索,光是在百度学术里就搜索到20余万条信息,三万余篇“网络文化对道德品

质的影响与对策”的调查论文,显示出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们对青少年在网络文化侵袭的环境下,对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视。

记得去年下半年的时候,一位同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在惠州的某个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的学校,学生走过的走廊上方有一条这样的标语,“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网吧”。

一个新事物或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伴随着许多的挑战,是堵也好,是疏也好,还是疏堵结合,总比什么都不去做要好,毕竟只有去做了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合适的,还是那句话“因材施教”。综合作者从“第七章德育的个体性及社会性功能”,到“第十一章学校德育管理”,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应该更多地培训孩子们的自律意识,让孩子本身有一个很好的自环境,进而通过对“学校家庭和朋友圈等”的近环境、“社会和法律法规以、网络管理制度等”的大环境的净化,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的优良品德,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才华有修养的“自然萌”。

读《德育新论》有感

读《德育新论》有感放假了,有了一些余暇的时间,跟朋友谈起各自的工作时,说到了才华与品德的问题:到底是哪一个才更有魅力?朋友说假若有两个这样极端的人,一个是才华横溢却腹黑阴险,一个虽品德高尚却愚蠢木纳,你会喜欢谁?朋友说他喜欢后者,至少那是个“天然呆”。其实放假前也在学校也借了几本关于如何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及应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书,只是听朋友这样说,于是重新把鲁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vfb1d6zl6vudb8bhn079ew80o94h00se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