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综述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西医学名词,着重从解剖定位、组织病理

学角度描述,病名本病是现代医学针对该病病因、病位及病理改变综合定义而命名。中医学多从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命名,将其归属于胁痛、痞满、肝胀、肝痞、肝癖、肝着、积聚、痰证、痰浊、湿阻、瘀证、肥气、积证等范畴[1-4]。中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对该病进行过观察和记载,《难经》中载有:“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黄帝内经》记载到:“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邪在肝,两胁中痛,塞中,恶血在内”。《古今医鉴》提出:“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孟胜喜[5]等学者通过查阅中医学古籍文献,从病名、病因、病机、病证等不同角度,发现与该病相关的中医学病名可达 44个。“十一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协作组将 NAFLD 的中医病名确定为“肝癖”。2009 年发布的

[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将NAFLD的病名定为“肝癖” “胁

痛” “积聚”。如《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提出:“癖者,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中医学对NAFLD的命名主要是依据其症状、体征特点结合病因病机。该命名不仅可以相对全面和准确地概括其病位、病机特点,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特色。 1. 对病因的认识

1. 1饮食失节 饮食是人体生存、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人体通过饮食,从食物 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化生为精、气、津液等,以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只有做到饮食规律,搭配合理,五味均衡,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才能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或饮食口味的偏好均可形成饮食失宜。

1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进食的食材、烹调制作方法、配料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的粮食主要是精细粮,而且烹调制作方法上以油炸、油炒为主,进食肉蛋奶等高热量食物增多。由于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影响到了脾冑的正常运化功能,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转化为营卫气血,反成痰浊膏脂积聚于体内。如果蕴结于肝,肝气疏泄不利,气血瘀滞,发为NAFLD。《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从利害角度论述了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既可以充养五脏,也可以损伤五脏。《临证指南医案?湿》提出:“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梁酒醴过度”。《医学入门》指出:“善食厚味者生痰”。《本草经疏》谈到“好食油面猪脂,浓厚胶固,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患,皆痰所为”。都论述了饮食中肥甘厚味过多易于产生痰湿。痰湿积聚于肌肤则表现为超重、肥胖,痰湿、湿热内积于肝脏发展为NAFLD。

1. 2劳逸失度

人体需要适量的的劳作以助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也需要休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劳逸均要适度,才有利于健康,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倶”。长时间缺乏锻炼、缺少劳动,长时间的多逸少劳、久坐、久卧,可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论》记载:“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劳作方式己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人的工作主要在室内,脑力劳动居多,加之以车代步,长期久坐,活动量较少。由于过度安逸少劳,脾胃功能减退,谷气不消,致气血壅遏不行,进而痰饮、水湿停聚肝而致病,日久痰瘀互结,阻于肝络。

1. 3情志失调

人类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中相互交流,有着丰富的的情感。中医学认为人的情感与内在的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反过来,情志也可以影响脏腑气血。外界的不良刺激如社会环境不良、社会地位变化、经济状况改变、家庭或工作中人际关系紧张等都会产生不良情绪,超过了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时,就会损伤脏腑气血致病。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朱丹溪在《医林绳墨》中写道:“气也,常

2

则安,逆则祸,变则病,生痰动火,升降无穷,燔灼中外,血液稽留,为积为聚”。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对保持心情开朗舒畅起着重要作用。反之,外接因素导致的情志异常,尤其是大怒或情志过度压抑,肝气郁结,进而肝脾不调,脾失健运,湿浊不化,或湿热毒邪侵及肝脏,影响肝气疏泄,日久则气滞血瘀,湿、热、痰、瘀停积肝络发展成NAFLD。

1.4体质因素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在个体之间存在着体质差异,并且具有复杂性。《灵枢?寿天刚柔篇》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7],受到中医学“形神合一”生命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影响。中医学认为素体禀赋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如《丹溪心法》:“凡肥人多痰”。《张聿青医案》更是明确指出:“形体丰者多湿多痰”。痰湿内蕴,可使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滞血癍,肝络失和形成NAFLD。李红[8]等釆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1386例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发现体质分布有多至少依次为平和质(42. 9%)、痰湿质(17. 1%)、湿热质(10. 2%)、阳虚质(9. 9%), 存在兼夹体质。说明体质类型与NAFLD具有相关性。 1. 5他病延及肝脏

人身是一个整体,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脏腑之间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一脏有病可传及他脏。《景岳全书?胁痛》言:“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然而心肺脾胃与膀胱亦皆有胁痛之病,但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必次相传”。 NAFLD与身体状况及其他疾病有密切的联系,与慢性代谢性疾病、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肥胖、代谢性综合征、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关系密切。肝气疏泄与脾胃 健运相互为用,如果失疏泄,无以助脾胃健运,或脾失健运,湿热郁蒸,影响 肝脏。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综述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研究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西医学名词,着重从解剖定位、组织病理学角度描述,病名本病是现代医学针对该病病因、病位及病理改变综合定义而命名。中医学多从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命名,将其归属于胁痛、痞满、肝胀、肝痞、肝癖、肝着、积聚、痰证、痰浊、湿阻、瘀证、肥气、积证等范畴[1-4]。中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对该病进行过观察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xui55nalk6m3qp9xkwe9ersa9pruq00xb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