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高考(押题)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四部分 选考 专题26专题训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部分 专题二十六

1.(2018·全国卷Ⅲ·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 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得出: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

第(2)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2.(2018·全国卷Ⅱ·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 1 -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 (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结合材料中的“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等信息可以得出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其原因之一。

(2)功绩: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题干说到了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这里的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即可。结合问题可知,应该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蒙古族地区发展等角度回答。

3.(2018·烟台4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经历也说明了林语堂在文学创作、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已为世人认可。编译古诗文在林语堂的创作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译作曾专门结集为《古文小品译英》出版,在《论翻译》一文中,林语堂提出字译与句译说,并从语言学角度阐释了翻译不能以字为主体,而只能以句为本位。高健在《翻译与鉴赏》一书中写道,我们从林语堂那里所能吸收到的,应是那种种的“情趣、意趣、诗趣、活趣、天趣、逸趣、雅趣与野趣”。林氏认为,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作为一种艺术。林氏正是秉持这种工匠精神,雕琢出众多传世佳译。林语堂指出,“无论何种语体于未经‘国化’以前都是不通,不能以其为翻译而为例外”。陈平原在《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中指出:“林语堂艺术思想四个支点(非功利、幽默、性灵、闲适),借助于道家文化,才真正汇为一体”。

——摘编自胡玉岩、蒲瑶《林

语堂译笔下的古典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翻译家林语堂的主要翻译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语堂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杰出贡献。

【答案】(1)翻译特色:力求地道的句译原则,以趣为魂的审美偏好;以翻译为艺术的工匠精神;平易典雅的中国气质等。

(2)杰出贡献:学贯东西,增进了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知;以一种自信、平等的态度向西方积极传播古典中国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团体组织,提升了中国文化影响等。

4.(2018·历史4月预测押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可·波罗出身于威尼斯的商人家庭,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年,长途跋涉,于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出任元朝官职,侨居中国17年。在此期间,他奉命出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后奉命护送元朝阔真公主出嫁伊利汗国,于1291年从泉州启程,经海路到波斯,完成使命后返抵威尼斯。随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游历中国和东方诸国的

- 2 -

见闻,由狱友鲁斯蒂谦笔录成书,名为《世界的描述》,中译本作《马可·波罗行纪》。该书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富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问世后在西方引起轰动。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产生由衷的向往,从而坚定冒险远航的决心。西方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该书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1)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交往的兴盛;元朝的大一统;海陆交通技术条件的发展。

(2)是研究元朝历史地理的重要书籍;是研究中西交往史的重要著作(促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与和平交往);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东方的描述存在夸大成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沿陆上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年,长途跋……在此期间,他奉命出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交往的兴盛、元朝的大一统、海陆交通技术条件的发展等方面概述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条件。

(2)本题根据材料“描绘了一个富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问世后在西方引起轰动……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研究元朝历史地理、研究中西交往史、推动新航路的开辟、描述存在夸大成分等方面简要评价《马可·波罗行纪》。

5.(2018·潍坊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卓别林,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电影的艺术风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卓别林电影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答案】(1)风格:独特的喜剧表演艺术;辛辣讽刺的语言;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 (2)原因:工业化带来的诸多弊端;法西斯势力威胁世界和平;无声电影的发展;出身低微,经历曲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解析】 (1)据材料“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得出独特的喜剧表演艺术;据材料“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得出辛辣讽刺的语言;

- 3 -

2019届高考(押题)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四部分 选考 专题26专题训练

第四部分专题二十六1.(2018·全国卷Ⅲ·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us4x84efq0fvqu4yw276b8ve00zl600v1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