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报了一个考研专业课辅导班,只上两天的课,但收获挺多。授课老师帮我们梳理知识,建立知识框架,有助于我们回答大题。然后还提醒我们关注一些热点问题,提示我们分析问题的切入点。
上完课后的复习中我就更加注重知识框架的搭建了,然后就是多记忆,我没有背书,就是反复看,反复默记。专业课的复习大概用了很长时间,在网上下载一些专业课复习的资料。真题是必须做的,我选的是一位名师的真题解析。由于时间很紧,我只是做了选择题,大题我主要分析其答题思路和得分点的分布,把自己的发现总结下来,记在本子上。笔记的生命力在于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如何你不消化吸收所获得的笔记,它几乎没有价值。
在这边插一个题外话,不仅是这些专业课,其实公共课的真题也是需要多刷一些的,但是多刷也并不是没有技巧,无脑的刷数量,比如公共课英语部分,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题目很多,乍一看起来好像题目没有规律可言,但其实出题人也是有局限性的,题目的设置与考察也都有类似的地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可以利用题目中的解析去做一个梳理总结,公共课政治在做《政治新时器》的时候,也是有需要梳理的,一些题目在设置上是有出题人偏好的,这时答案中就会有体现,体现出哪一个知识点是重要的,是常出现的,所以也建议和英语一样,多看解析,找出适用于自己做题习惯的规律。
我不认为直接拿笔记死记硬背是好的备考方式,学习从来都是积极主动的事情。很多笔记背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备考后期觉得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理解、比较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背记,学习就容易的多了。有条件的同学最好是能找到本科生的专业课课件来复习,因为很多基础知识,在课件里面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如下图:
复习方法就像衣服一样,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自己。我的复习方法是我在漫漫考研路不断摸索出来的,大家不要一味地照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我还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助大家少走弯路。
合格的考研汪绝对会明白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会伴随你走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做出一份好笔记会省力很多。你可能需要比较过很多笔记之后才能总结出一份真正是适合自己的。这里的建议就是买一份适合自己的笔记,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它,我的笔记买了三份,但最终用到的是自己综合买来的笔记以及对照课本以后在电脑上码出来的,每份笔记我都做了目录、页码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然后又去文印室胶装成书的样式,到最后画的只有自己认识了,以致于考场上很多答案我都是按照总结出的笔记直接作答的。
还有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破一立”的道理,考研之前,有经验贴会说考高分的都至少将笔记背了10遍,20遍。可我想强调的是,笔记不在于你背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熟记于心。有人复习三遍就基本没什么问题,有人背了15遍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有人强调一定回归课本,把书看3遍以上,可对于我而言,一看书就走神,基本没做到3遍,依靠的全是我精心做出笔记。所以,适合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我所说的也不完全适用于你,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在不断学习中摸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
此外,无外乎就是一番关于天道酬勤的被卖臭了的鸡汤。在我这里,我叫他
“deserve”。一直很喜欢这个词。付出努力,得到回报,you deserve it,你应得的;功夫不到,梦想只是镜花水月,你活该。现实就是这样。并不是成王败寇,在备考的时候经常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警枕。我在high研app已经把我当时的考研资料和笔记上传了,都可以免费下载,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而且就这一次的经历来说,付出真的有收获。Every moment matters。你看的每一页书都不白费,就算没有直接转化为分数,也会在别的地方成为你的助力,艺多不压身。
写到这里,已经很多字了,但是想说的还有许多许多。考研之路真的很不易,我这里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和笔记、专业课视频等,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我都上传在里面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
新版东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