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产药与国际接轨的曙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产药”与国际接轨的曙光

1994年至2005年是中国制药史上的一个灰暗的年代[1],是中国制药制剂水平落后的起源。

我们经历过缺医少药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办厂,努力解决药品可及性的问题。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及性已经不再是问题,但低水平重复,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制药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质量管理方面,从1999年到2002年的三年间,有1000多家企业通过GMP认证;此后仅一年内,有近5000家企业过关。业内人心照不宣的是,此时GMP认证已沦为可以花钱买到的“商品”。每家获得GMP认证的药厂,包括硬件改造与运作费用在内,为此平均支付约1000万元。在这段时间内,全国有6000多家企业通过GMP认证,而将这些企业的GMP重新认证一次,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药品注册方面,药监部门仅2004年就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同期美国药监局仅受理了148种。

2005年,药监局批准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11086件,其中80%是仿制药。这段时间的仿制药评审粗糙,同一分子实体,A仿制药参比原研,B仿制药参比A,C仿制药参比B,越仿越不像,本来应该与参比制剂一致的处方,结果“一厂一方”,甚至“一厂多方”。再就是由于医院“一品双规”的限制,冒出了成千上万个故意与原研药不同剂型、不同剂量、不同盐根、甚至不同分子实体的“特色改良药”,而没有经过类似于美国严格的505(b)2审批,这些药品被认为临床验证不严谨的情况下,还可以接近新药的价格上市。2003至2005年通过审批的化学药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仅有212个,其中真正的化学实体仅17个,加上中药22个,仅占“新药”的0.39%。直到2008年,药监局才清理完成前任积压下来的2.4万个申请,这些“遗产”截至2015年底仍存活的批文化药有17000左右,中药8400左右,而全中国16万7千个仿制药批件含再注册批件,相当一部分都有2002年开始执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影子。

摘自丁香园

申报这些批文的注册文件(俗称Dossiers),在2010年之前,并不是国际通用的药品技术文件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CTD) ,而是一套尚不规范的中国特色的文件,CTD文件是记录研发过程的一个载体,同时也是代表制药商拥有一个药品技术(Technology)的证明,CTD模块的缺失,代表着制药技术的缺失。从CTD的角度看,不规范主要的体现在最关键的模块3药学研究部分(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CMC)和模块5临床研究生物等效性部分(Bioequivalency,BE)的不充分或缺失,所以这些批

文和技术文件至今不被国际社会认可,要做出口,必须一点一点打补丁。

○较充分▲不充分

2007年5月31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特约评论员文章都发表了一篇内容相同的文章,标题就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文章指出,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历来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制定政策、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文章被认为吹响了新时代开启的号角,虽然路漫漫。

随着2010年《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的发布,药品通用技术文件这个概念正式被引入中国,CTD所给予的,并不单是一种简单的申请文件格式要求,

更像是一种研发思路,更多的是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相结合的药品质量控制理念,更多的是今日耳熟能详的QbD理念(QualitybyDesign质量源于设计)的重要体现,是对药品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的系统性技术要求[2]。从此,我们的Dossiers才逐渐开始向国际要求靠拢,而国际上欧美日提出这个概念的时间是1989年,ICHM4Q 2002年12月批准。我们晚于SRA

(StringentRegulatory Authority高严法规监管机构,如欧美日)20年,也晚于2010年10月执行本土化ACTD的东盟国家9年,甚至晚于部分非洲国家数年。

在此同时,国家局也开始着手完善药品注册的管理办法,这些年不断向社会征求意见,并最终于2020年3月底

国产药与国际接轨的曙光

国产药”与国际接轨的曙光1994年至2005年是中国制药史上的一个灰暗的年代[1],是中国制药制剂水平落后的起源。我们经历过缺医少药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办厂,努力解决药品可及性的问题。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及性已经不再是问题,但低水平重复,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制药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质量管理方面,从1999年到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t6u0gy7h8uhsm07tfq670et7c1ze0176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