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生之德的生命伦理意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度最广,内容也最为丰富,即“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因而就价值层次来讲他“最为天下贵”。因此,在儒家的生命观中,人的生命是首要关注与关怀的对象。这也就成为孔子问人不问马的哲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尤其“贵”的一面,但人毕竟不是生命的全部,更不能说只有人的生命才有价值,人的可贵在于其能够更多的将生命展现出来,而不是随意处置其他的生命体。正是基于此,张载才提出“民胞物与”这样的观点。这也恰恰与现当代生命伦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形成了默契,即边沁提出的“总有一天人类会用人性的披风为所有的物种遮蔽风雨”。

三、儒家思想对于生命的伦理价值定位

正是出于这种对生命的整体性和本体性的理解,儒家将生命最终定位成了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易传?系辞上》中提出的“天地之大德曰生”。

从历史上来看,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大混乱的时代,这个时期,人的生命往往显得脆弱与虚无,据《史记》记载,在春秋时期,就有“弑君者三十六,亡国者五十二”,这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典型的写照。因此,儒家的生命观着重于对人生命状况的思考与价值定位。故而孔孟皆有“仁者爱人”的提法,而后儒朱熹也将仁解释为爱人之心,而爱人首先就是要珍惜人的生命。这样,生命就同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仁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也就使得生命成为了一个原则性的道德标准,其伦理价值也因此被确立了起来。同时,儒家亦强调要将这种对人的生命的重视推而广之,展现出生命作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的超越性,即所谓的“赞天地之化育”。与《易传》中的观点相结合,也就体现出了人作为生命过程的实现者和推动者的地位。

对此,中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先生所提出的“生生之德”对我们理解生命的这一伦理价值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在方氏看来,天与地合并起来,“是一个广大悉备的天地生生之德,是一股创造的冲动向前推进,而人处在天地之间,就为天地的枢纽,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大而化之之谓圣’。??每个人的生命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了,而是要表现一个宇宙的生命。??人是一个参赞化育者,天地宇宙的创造精神却把握再人的创造生命中”。这一方面肯定了人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生命不是一个现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种精神的本体,人类道德的实现恰恰要体现于这一本体之中。在儒家看来,生命来源于古代的神秘之处,必须以一种虔敬之心来对这一生命之源“崇德报功”,这也就是孔子为什么要提出“祭如在”这样一种体悟之心。如果,人类在面对与生命相关的诸多问题时,能够以如此的价值判断来定位生命,那么人类的行为就更能够契合于生命的本质。

作者简介:卢牡丹(1981- ),山西阳城人,社会学硕士,中共阳城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伦理。

生生之德的生命伦理意蕴

度最广,内容也最为丰富,即“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因而就价值层次来讲他“最为天下贵”。因此,在儒家的生命观中,人的生命是首要关注与关怀的对象。这也就成为孔子问人不问马的哲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尤其“贵”的一面,但人毕竟不是生命的全部,更不能说只有人的生命才有价值,人的可贵在于其能够更多的将生命展现出来,而不是随意处置其他的生命体。正是基于此,张载才提出“民胞物与”这样的观点。这也恰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pk618aixu7wp9920czo7b3ef97wu60105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