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金版》高中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癌症的发生与防治

一、选择题

1.(2009年孝感高一检测)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下是有关癌细胞结构及生理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每个癌细胞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 ②新陈代谢速度减缓,细胞萎缩 ③每个癌细胞的DNA量不一定相等 ④都具有两个中心体,且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 ⑤在某些病毒的诱导下能产生原癌基因 ⑥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⑦失去控制,无限增殖

A.①⑦ B.②④ C.⑤⑥ D.③⑦ 【答案】 D

2.“饿死肿瘤”疗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结合,可延长结肠癌患者的存活期。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

A.抑制癌细胞的复制 B.切断癌细胞营养供应 C.阻断癌细胞的增殖 D.诱发癌细胞基因突变

【解析】 细胞癌变后,血管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从“饿死肿瘤”的原理看就是减少肿瘤营养来源。化疗原理在于其能够抑制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分裂。A、C是化疗的作用,B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作用。

【答案】 D

3.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癌变的原因,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A选项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原癌基因突变,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C、D选项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

【答案】 B

4.(2009年菏泽统考)据科技日报消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 )

A.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 B.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使癌细胞迅速凋亡 【答案】 A

5.下列是四种人体细胞的培养结果,图中所示细胞最可能是癌细胞的是( )

1

专心 爱心 用心

【答案】 D

6.(2009年泰安一模)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 )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由此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A

7.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强体质,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细胞发生癌变的机会

B.避免过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射线的照射,是预防细胞癌变的重要措施之一

C.砷、苯、黄曲霉素等是致癌物质,不食用被其污染的食品,能有效预防细胞癌变 D.只要细胞中有原癌基因,就会发生癌变

【解析】 原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只有发生突变,才能发生癌变。 【答案】 D

8.(2008年山东潍坊期中)癌细胞属于恶性分化的细胞,表现为( )

A.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B.存在大量游离核糖体 C.细胞代谢速率下降 D.细胞含水量急剧下降 【答案】 A

9.“化疗”是控制癌细胞增殖的方式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列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下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不受密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的

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给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不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

【解析】 答案A和B的叙述与题中所给信息关系不大,可直接考虑其叙述的正确性。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而DNA是一种双螺旋的稳定结构,只有进行分裂时,因DNA复制解开双螺旋导致稳定性降低,易使遗传物质改变,所以A项正确。癌细胞具有无

专心 爱心 用心

2

限增殖的能力,失去了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所以B项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给药后癌细胞的数量和正常细胞的数量都有减少,说明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给药后一段时间正常细胞再生恢复到原数的速度较快,所以只要适当控制给药时间的间隔,其疗效还是很显著的,所以C项正确,而D项错误。

【答案】 D

10.下列描述的现象是由物理致癌因子引起的是( )

A.长期在生产塑料(聚氯乙烯)的工厂中工作的工人容易患肺癌 B.二战以后,生活在日本广岛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 C.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容易形成肝癌

D.人经常吃泡菜等腌制食品容易发生癌症 【答案】 B

11.备受关注的“苏丹红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苏丹红一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它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征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苏丹红一号”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答案】 D 12.(2009年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无限增殖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增加 D.长期酗酒可能导致肝癌等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征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且易于扩散(向周围组织扩散)和转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癌变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3)化疗时使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期。

(4)放疗是利用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放疗与化疗相比,对患者全身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5)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倍增时间约为1年。而持续的不受调节控制的血管生成则出现大量病态、肿瘤转移和内皮细胞的异常生长等,这种血管生成速度相当

专心 爱心 用心

3

迅速,对于癌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体外培养10个癌细胞,36 h后,癌细胞数目达到了80个,据此推测这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为________。

【答案】 (1)A、C、D、F、H

(2)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等 基因突变 (3)间 (4)放疗

(5)为癌细胞提供氧气、营养物质,运走癌细胞的代谢终产物,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癌细胞向其他部位转移 (6)12 h

14.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的研究及相关进展对肿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差异。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在________期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癌细胞无限增殖。

(3)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__期。

【答案】 (1)细胞周期受酶的影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2)间 (3)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 分裂

15.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如右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 。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 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 ,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正常体细胞 癌细胞 增殖代数 50~60 无限 端粒酶活性 无 有 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方法步骤:

专心 爱心 用心

4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为a。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所以具有易扩散、转移的特性。(2)这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所以这些蛋白质会成为抗原;裂解靶细胞的为效应T细胞。(3)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细胞癌变的关系,由此可知,实验变量为端粒酶活性的有无,因此可确定实验组别。第一步分组标号,第二步强调两组之间的实验变量,其他因素相同。第三步记录处理实验结果。由相应结果推测相应结论。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此题解答就非常容易了。(4)治疗癌症的新思路:由(2)题意可知,可从特异性免疫角度回答,由(3)题意可知,可从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角度回答。

【答案】 (1)a 扩(分)散、转移 (2)抗原 效应T细胞

(3)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 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专心 爱心 用心 5

《金版》高中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一、选择题1.(2009年孝感高一检测)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下是有关癌细胞结构及生理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每个癌细胞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②新陈代谢速度减缓,细胞萎缩③每个癌细胞的DNA量不一定相等④都具有两个中心体,且分别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pi8c85o4m17c19373fh7l7tx29yiq00g4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