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概念:植物受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2.分类: ①感震性:在植物体内可迅速传递一种可逆性运动。如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即使在白天当部分小叶遭受震动②感夜性:由生物钟控制的,因光敏色素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对光暗的反应;植物的有节律的昼夜变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木瓜,含羞草,合欢等)的叶子(或小叶)白天高挺张开,晚上合拢下垂③感热性:植物对温度变化所起的反应。温度变化可使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开放或关闭,这是一种长久性的生长运动 3.特点: 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其运动方向;植物生理条件决定植物体的局部运动;可逆紧张运动或是不可逆生长运动

4.意义(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适应性,引导分析向性运动的适应性意义) 植物的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运 动 向 光 性 特 点 使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位置 适 应 有利于接受充足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 有利于根对植株的固向重力性 使根向土壤深处生长 定,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感震性 叶片在刺激时及时合拢 保护植株免受伤害 5.原因: 引起植物感性运动的原因很多

植物向性运动与植物体内的特殊化学物质如生长素的调节有关 二、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进食后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提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中。 2、血糖含量在体内基本维持90毫克/100毫升左右。(0.09﹪)——表示每100毫升血液中含有90毫克的血糖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在70~110mg/ml左右,过高或过低均为病理状态的表现因此,血糖测定是最常用的临床化验项目之一。

3、胰岛素的作用: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感受器是广泛分布在人体的体内和体外的感觉神经末梢部分,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不同的刺激由不同的感受器接受。 【读P94图】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过程

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提问]: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人体会出现什么现象?

(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对于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能否口服呢?(不能) 1965年我国首先人工合成了胰岛素,在蛋白质人工合成等方面迈出了光辉的一步。 问:胰岛素使人的血糖含量保持稳定,那么,胰岛素是什么部位产生的? 三、内分泌腺和激素(表格) 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

46

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腺体,

外分泌腺是指有导管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等腺体,其分泌物由导管输出,到达脏器的腔道或体表,多为浆液或粘液性的,看得见,摸得着,一般可收集到。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在血液中含量极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等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物质。 2、生长与发育的区别

3、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相同吗?——不相同。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激素;生长激素是人和动物体现内的脑垂体分泌的激素。

4、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所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

(1)脑垂体和生长素:垂体亦称“脑垂体”。最主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等,对于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胳的生长,以及对新陈代谢和性功能等均有调节作用,并能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引起身体过分增长,形成“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则妨碍身体发育,形成身材异常矮小的侏儒症。 (2)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前侧,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①促进新陈代谢,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并增加产热。②促进生长发育,对长骨、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婴儿期。此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还有加强和调控其它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心输出量等作用。 (3)胰腺和胰岛素

(4)性腺和性激素:性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之一。男性为睾丸,女性为卵巢。睾丸和卵巢均兼有产生生殖细胞的生殖腺功能和合成、释放性激素的内分泌腺功能。 (5)肾上腺和肾上腺素: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 【思考】当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功能会怎样?(见P96表)

课题:3.3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4、了解反射与反射弧

5、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重点难点:1、神经系统的结构

2、神经系统的组成

3、反射与反射弧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学到激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缓慢而持久,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自己;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的对环境做出反应.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对这些反应到底有多快呢?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吗? 一、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 : P99-100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目的:让学生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有一个直观的体验。 结论: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

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要有许多器官的参与。

47

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讨论1、在步骤2中,眼(看),耳、参与了接受信息;神经传导信息;脑处理信息;手(运动器官)和皮肤作出应答性反应。

2、在步骤4中,用耳代替眼来接受信息。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回顾人的感觉接受外界刺激

(1)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2)鼻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 (3)口的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 (4)更多,学生列举,如听觉,触觉……

结论上面提到器官里的细胞都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2、神经元(看图3-17说明) (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轴突(具体看名词解释)。 (2)神经元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 三、信息的处理

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还需要能迅速处理信息、作出决定,并根据决定快速行动。

1、人的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读图 P101 学生看图,讨论总结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结论1、神经系统:传导并处理信息的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

3、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承担着传导信息的功能。 4、脑神经:12对,来自脑部,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5、脊神经:31对,来自脊椎,重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讨论P113分类见书上。

2、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1)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2)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表面是灰质,称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扩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3)脑的各部分都有其各自的功能,而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读图P113 了解人脑不同部分的功能,并完成任务。 (4)脑科学

脑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去保养好大脑,让它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A.经常使用和训练大脑B注意大脑的劳逸结合C加强大脑的营养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E防止有害因素对大脑的损害 讨论P102 1、脑和脊髓 3、脊髓

(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2)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

48

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多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2、应答性反应,即对刺激而发生的反应应答性反应:碰到高温物体,手迅速缩回,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读图3-22缩手反射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 热觉感受器 感觉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 传入神经传导进入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再通过传出神经 传导到 效应器 ,手会立即缩回。

3、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如敌害、食物,液可以来自体内的,如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疼痛性反射。

4、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在自然状态下,五个部分缺少一个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

缩手反射是自动应答的,不需要经过大脑,这样缩短了反应的时间。

【思考】驾驶员脚踩刹车,受到大脑控制,比如说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就是由大脑控制。 【讨论】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尿尿,如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泌尿系统开始尿尿,不然就告诉膀胱再坚持。

课题:3.4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物行为的多样性

1.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大部分有助于生物体对 环境 的适应。 所以动物行为可以说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2.动物行为是通过一系列 神经系统 的反射活动、激素 的分泌活动的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的许多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1.婴儿一生来就会吮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 本能 。

婴儿吮奶是一种由与吮奶有关的刺激物直接刺激婴儿的感受器(如嘴唇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 反射活动 。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在一种相应的刺激下,不需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 反射性反应 。 2.动物求偶行为。

到了繁殖季节,雌雄动物表现出来的各种求偶行为,也是一种 本能 的行为。 3.动物的摄食行为。

动物为了生存而具有的索食行为,也是与生俱来的 本能 ,如同人类婴儿的吮奶行为一样。

4.有些动物的群聚生活行为。

如蜜蜂、蚂蚁、鱼群的群聚生活行为也是一种本能行为。 5.蜜蜂和蚂蚁的通讯行为也是由遗传控制的先天性行为。

6.以上所举的例子的动物行为都是动物 与生俱来 、 有固定模式 的行为;它们受 遗传的控制 ,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这种行为是一种反

49

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我们把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为 先天性行为 ,也叫 本能 。 [思考讨论]

你能列举动物还具有哪些先天性行为(即本能)吗?

(如:禽兽的攻击性行为,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飞等) 三、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将老鼠放入迷宫中,开始时老鼠乱窜、乱撞,找不到出口,经过多次的训练后,再放人迷宫,老鼠能很快找到出口了。

老鼠这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是 通过训练、通过学习 才能获得的。 2.黑猩猩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行为。

3.在动物园、马戏团、海洋馆中,许多动物都能做一些精彩的表演,这些行为都需要长期训练,是动物在学习中得到的一种行为。

4.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个体 在生活过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过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适应环境 的一种 重要反应方式 。 [思考讨论]你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后天性学习行为吗?

如: 水牛在农田干活时,能听农夫的指令的行为;叫唤狗的名字,它能知道的行为等。 1.动物的行为有: 先天性行为 、 后天学习行为 。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叫动物的 本能 。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随堂练习]

1.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C ) A.老虎表演钻火圈 B.海狮表演顶球 C.小鸡觅食

D.狗能听人的呼唤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受到 遗传控制的,具有 固定的行为方式 ,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 。

3.下列关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错误的是 ( C ) A. 具有个体性

B.需经过训练、学习获得 C. 由遗传控制的

D.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 适应 ,是具有 适应意义 的活动。

5.具有固定模式,不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与生俱来。这些特征是动物 先天性行为 的特征。

6.动物的行为方式有 先天性行为 和 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大部分是对生存环境的 适应 。

7.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 本能 ,是 与生俱来 的,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 ,被 遗传 所控制,是 固定模式 的行为。

8.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具有 个体 性,需经过 训练 才能获得,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补充内容:

50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概念:植物受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2.分类:①感震性:在植物体内可迅速传递一种可逆性运动。如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即使在白天当部分小叶遭受震动②感夜性:由生物钟控制的,因光敏色素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对光暗的反应;植物的有节律的昼夜变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木瓜,含羞草,合欢等)的叶子(或小叶)白天高挺张开,晚上合拢下垂③感热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n6e77zyte0a6ri16zt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