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错误防范】这里考查的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除了教育因素外,还需要记住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即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6.我国《教育法》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学生的基本义务做了哪些专门规定?
【答案要点】(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错误防范】掌握教师的义务和权利。
17.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
【答案要点】(1)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因素。 ②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错误防范】无论是教学原则或是德育原则,如果要求考生论述的话,至少要答两项内容:含义和基本要求。在识记含义时,结合原则的名称来记。在识记基本要求时,要准确记住每一条。然后结合每一条再进行解释或结合所给案例来解释。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论述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点。
【答案要点】(1)在教育目的上,接受学习是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一般应用型人才,而研究性学习是造就学识广博、应变性强的创新型人才。
(2)在学习内容上,接受学习局限于国家规定好的、固定的教科书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则突破预先规定的知识体系,增添了大量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新学科、新成果等新的学习内容。 (3)在学习方式上,接受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灌输一记忆式的机械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因而呈现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相互推进的鲜明特色。这种学习既能拓展学生知识的范围,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4)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接受学习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组织形式。它既体现了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的特点,也体现出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5)对以上要点展开论述。
【错误防范】有两处需要注意:
第一,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是一门课程。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会分享与合作;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⑤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9.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健康人为对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心理学
D.人本主义( ) 【答案】D
20.知觉与感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是 A.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C.对事物概括间接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 ) 【答案】B
【错误防范】感觉和知觉两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此外,事物的个别属性不会独立存在,一旦确立了这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
21.一张白纸,不管它置于白天或晚上,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色。这种知觉特征是 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 【答案】A
【解析】知觉的这四个特征要从它们的定义去理解。
22.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面状况。这种现象反映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 【答案】C
23.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使用红笔容易引起学生的 A.随意后注意 B.注意稳定性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
【答案】D
24.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A.“U”形曲线关系 B.倒“U”形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对数关系( ) 【答案】B
【解析】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学习动机水平中等时学习效率较好,过高、过低都不利。
【错误防范】许多考生往往把答案A与答案B混淆,注意区分。 25.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 A.原型分化 B.原型强化 C.原型内化
D.原型泛化( ) 【答案】C
26.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匀速进行( ) 【答案】A
2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外貌 B.相似 C.邻近
D.互补( ) 【答案】B
28.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现象是 A.人际吸引 B.人际交往 C.人际关系
D.人际互动( ) 【答案】A
2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的人格特点是 A.功能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独特性( ) 【答案】D
30.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给来访者帮助、启发并改变其认知、情感和态度以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是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咨询
D.心理矫正( ) 【答案】C
【解析】几个概念都是对来访者施予影响,但程度不同,注意区分。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相对满足后即出现尊重的需要。 【答案要点】错误。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相互联系、彼此重叠,当低层次的需要相对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因此,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出现的应该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解析】此题需考生记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个层次。 3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高。 【答案要点】错误或不准确。
学习成绩相同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一定相同。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可能较高,但学习成绩好也可能是由勤奋努力所致。
【错误防范】此题容易出错。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不是正比关系。同样,智力水平与创造力也不是正比关系。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要点】(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式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错误防范】有的考生把“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与“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混淆,注意区分。
34.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答案要点】(1)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的有机统一。 (2)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 (3)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常有“灵感”出现。
(4)创造性思维过程表现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5)创造性思维过程表现为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错误防范】应把“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区分开,特别是把“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思维品质的特征”区分开。 35.简述气质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易冲动,但平息也快。 (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但情感体验不深。 (3)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注意较稳定且不易转移。
(4)抑郁质:感受性高,善于观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微小事,反应缓慢,体验深刻和持久,但表情很少外露。 【解析】回答主要特征应从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内外向性方面说明。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案要点】(1)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①胸怀大志,树立崇高的理想。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越明确、越高尚、越具有社会意义,对行动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②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加强目的性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青少年是培养其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
③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如果在小事上都不能克制,遇到大事就会出现冲动。 ④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例如,对于胆小而易受暗示、犹豫不决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结合教育实践论述。
文章来源:http://www.yichedu.com/p/ck.html 更多成考资源资料下载 完全免费
2009年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