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条件中属于促使无缝线路轨道丧失稳定的原因有(B) A道床横向阻力 B轨道原始弯曲 C轨道框架刚度 D温度拉力 4下列条件中,属于有助无缝线路养护轨道稳定的因素有(C) A道床横向力 B轨道原始弯曲 C轨道框架 D温度拉力 三、判断
1无缝线路限制长钢轨伸缩的阻力有道床阻力、接头阻力、扣件阻力。(×) 2提高道床横向阻力是增强无缝线路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3其他条件相同时,钢轨越长则钢轨内部的温度压力越大。(√) 4锁定轨温越高则在高温季节是钢轨内部的温度压力越大。(×)
5为了充分发挥道床纵向阻力的作用,必使道床纵向阻力大于扣件阻力。(√) 四、简答题
1什么样的轨道叫无缝线路?什么叫做锁定轨温?
答:无缝线路就是把标准长度的钢轨一根一根地焊接成具有相当长度的长钢轨(不短于200m)用以代替标准钢轨而铺设在线路。
锁定线路时的钢轨温度称为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 2影响轨道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保持轨道稳定的因素1道床横向阻力2道床框架刚度。
二促使轨道丧失稳定的因素1温度压2轨道原始弯曲3外力的偏心作用4轨道框架刚度与道床横向阻力。 3什么叫应力放散?什么叫应力调整?
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将无逢线路的扣件、防爬器全部或部分松开,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长钢轨尽量自由的伸缩,把积存在钢轨内部的温度力放散掉,在达到预计的伸缩量或轨温时,重新锁定线路,这就是无缝线路的应力放散。
无缝线路的应力调整是在不改变长钢轨的长度和原锁定轨温的前提下,对固定区温度力分布严重不均匀的长轨条进行调整的一项工作。 五、计算题
1某地区铺设60kg/m的钢轨混凝土无缝线路,F=77.45cm2,pH=460kN,p=91N/cm,最高轨温61.3℃。最低轨温—30℃,锁定轨温为20±5℃,计算伸缩区长度。
第五章 普通单开道岔
一、填空题
1、道岔是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在平面上进行互相( 连接或交叉 )的设备。 2、道岔的作用是使机车车辆由一条轨道(转入或跨跃)另一条轨道。
3、一组普通单开道岔的主要有(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以及护轨)等组成。
4、根据道岔的用途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基本上分为(连接)设备,(交叉)设备和(连接与交叉)组合设备。
5、根据用途和平面形状,道岔的标准形式有(普通单开道岔)、(对称单开道岔),(菱形道岔)、(渡线)、(复式交分道岔)等五种标准类型。
6、主线为直线,侧线为向左或向右分开的道岔,叫(普通单开道岔)。 7、主线向左、右两侧对称分开的道岔,叫(对称双开道岔)。
8、将一条线分为三条线,其中主线为直线,侧线为向左、右两侧分开的道岔叫(三开道岔)。 9、交叉渡线的组成是由四组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和一组(菱形道岔)所构成。 10、普通单开道岔的始端是(岔头),其终端是(岔尾)。
11、安装在尖端最前面,且与转折机械相连的一根连杆叫做(连接杆)。
12、普通断面尖轨在尖轨顶宽(50mm)断面开始承受车轮的竖直压力,尖轨顶宽70mm处以后,尖轨顶面高出基本轨顶面宽(6)mm。
13、轨撑的作用是(承受横向力和防止基本轨产生横向移动和处翻以保持规矩)。 14、辙叉是由(翼)轨和(心)轨组成的。
15、翼轨的始端称辙叉(趾端),叉心的末端称为辙叉(跟端)。叉心两个工作边的交点称为(理论尖端),叉心实际尖端处有6-10mm的宽度称为(实际尖端),叉心两个工作边的夹角称为(辙叉角)。
16、辙叉前开口是(辙叉趾端处两个工作边之间的宽度),后开口是(辙叉跟端连个工作边之间的宽度)。
17、辙叉咽喉是指(两根翼轨之间最短处),有害空间是指(由咽喉至实际尖端之间的距离);辙叉趾长是指( 由辙叉理论尖端至趾端的距离 );辙叉跟长是指( 由辙叉理论尖端至跟端的距离 )。 18、辙叉号数也称道岔号,我国铁道部规定以(辙叉角的余切)表示。
19、辙叉类型按构造材料分类有(锰钢整铸式)和(钢轨组合式)。按翼轨与心轨的固定关系分类有(固定式)和(可动心轨式)。按平面形状分类有(直线式)和(曲线式)。
20、护轨和辙叉的配合有下面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列车能够按确定的行驶方向跨越线路正常通过道岔),二是(控制车轮运行方向,使之正常通过有害空间)。
21、连接部分的组成包括两股直股和(两)股曲股。 22、连接部分的钢轨最短不应小于(4.5m)。
23、轨道电路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钢轨线路)、(供电端)、(受电端)。 24、钢轨导电线路包括(两股钢轨)、(接续线)、(引入线)、(绝缘接头)。 25、供电端包括(电源设备)、(限流装置),是轨道电路的电源。 26、受电端是在轨道电路的一端,主要包括(继电器)等。
27、位于警冲标处的绝缘接头,应设在距警冲标大于(3.5)m的地方。最大不宜大于(4.0)m。 28、连接部分的绝缘接头,应尽时保持对接,最大错开量不应超过(2.5)m这个长度叫做“死间隔”。 29、两道岔两绝缘接头间距,规定不得小于(20)m。
30、绝缘接头的轨缝宽度,应比计算值加大(6)mm左右,即可做成10-15mm。 31,道岔内的拉杆、连接杆以及轨距杆等绝缘装置应经常保持(良好)。
32、道岔各部分的轨距要有一定的标准,要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和平顺通过,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容许的)。
33、尖轨尖端轨距肩宽,按不大于(6‰)递减率向递减;尖轨尖端间距与尖轨跟端轨距的差数,可在尖轨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
34、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辙叉方向递减的距离为(1.5 )m,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向前至尖轨跟端( 3 )m,长度内和向后至导曲线终点(4)m长度内,均匀递减(简称“前三后四”)。
35、道岔轨距的容许误差为(3)mm,尖轨尖端有控制锁时的误差不得超过±1mm。 36、在任何情况下,道岔最窄轨距不得超过(1456)mm。
37、尖轨动程是指在第一接杆(拉杆)处,尖轨与基本轨的( 连接杆 )。
38、尖轨在拉杆处的最小动程,直尖轨规定为( 142 )mm,曲尖轨为( 152 )mm,AT弹性可弯尖轨在第一拉杆处的动程为( 380 )mm。
39、查照间隔是辙叉心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要求( 不小于1391 ) mm,误差为正,最大为+3mm。 40、护背距离是翼轨工作边至街头部外侧的距离,要求( 不大于1348 )mm,误差为负,最大为-2mm。
41、《维规》规定:护轨槽宽为( 42 )mm,如侧向轨距为1441时,则侧向轮缘槽的标准宽度为( 48 )mm,翼轨槽宽规定为46mm。
42、警冲标是指机车车辆停车时,不准向( 道岔方向 )或线路平面交叉处所越过的地点停车状态。 43、规定警冲标在两条线路会合处,两线间距为( 4 )m的中间,有曲线时还要加宽。
44、警冲标是( 信号 )标志的一种,其作用是为了使停车放在某线上的列车或车辆,不妨碍邻线上的列车员的安全远行。 45、在新线上铺设道岔,有( 人工 )铺设与( 机械 )铺设两种方法。
46、道岔连接曲线是一种紧接于道岔后面的曲线,其定义是岔后两股道平行,且线间距不超过(5.20)m。
47、连接曲线半径应与其所连接的道岔号数相配合,即不可小于导曲线半径,也不宜超过导曲线半径的( 1.5 )倍,并应取为50m的整数倍。
48、道岔后连接曲线与差跟夹直线长度一般不得短于( 7.5 )m,在困难情况下或道岔后的两线间距较小时,不得短于6m。 49、道岔后连接的轨距,应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轨距加宽标准加宽。加宽递减,在正常情况下应按( 1 )‰,一般不大于( 2 )‰,直线较短时不得大于( 3 )‰。
50、连接曲线外轨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宜大于( 15 )mm,顺坡不得大于( 2‰ )。
51、连接曲线采用圆曲线,不设缓和曲线,方向应保持园顺,用10m,弦量正矢时。其连接正矢差在正线、到发线上不超过( 3 )mm,其他线不超过( 4 )mm。
52,研究分析过岔速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列车的( 通过道岔 )的速度。全面提高先例的行车速度,是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和主要措施。
53、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简称可动心轨道岔),对提高直向过岔速度是一种有效措施,它保证列车过岔时轨线连续,从根本上消灭了( 有害空间 ),并使道岔的强度大大提高。
54、18号道岔转辙器采用(AT可弯)曲尖轨,导曲线采用圆曲线型,半径为800m。 二、选择题
1、站在岔头面向岔尾,凡侧线位于直线左方的道岔称为(A),凡侧线位于直线右方道岔称为(B)。 A、左开道岔 B、右开道岔 C、单开道岔 D、对称道岔
2、列车通过岔道,凡道岔终端驶向道岔始端,称(A)过岔,凡由道岔始端驶向道岔终端,称(B)过岔。 A、顺向过岔 B、逆向过岔 C、顺利过岔 D、困难过岔
3、转辙器的作用是尖轨轨扳动到不同的位置,使列车沿(C)运行。
A、直线运行 B、侧向运行 C、直线运行或侧向运行 D、上坡或下坡运行 4、转辙器中的主件有(D)
A、基本轨 B、尖轨 C、联结零件和转辙机械 D、以上都对 5、道岔基本轨有上股基本和(A)
A、曲基本轨 B、左基本轨 C、右基本轨 D、下股基本轨 6、尖轨按平面形状分为( A )
A、直线尖轨和曲线尖轨 B、大尖轨和小尖轨 C、长尖轨和短尖轨 D、左尖轨和右尖轨 7、尖轨按断面形状和特征分为(AC)
A、普通断面尖轨 B、高型特种断面尖轨 C、矮型特种断面尖轨 D、以上都对 8、根据道岔跟端结构形式为(A)和(B)
A、间隔铁式跟端结构 B、弹性可弯式跟端结构 C、任意式跟段结构 D、拉杆式跟段结构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A、尖轨按平面结构形式可分为直线尖轨和曲线尖轨两种。 B、尖轨按平面形式可分为普通断面尖轨和特种断面尖轨两种。 C、尖轨断面形式可非为直线尖轨和曲线尖轨两种。 D、尖轨按断面形式分有普通断面尖轨和特种断面尖轨。
10、连接部分钢轨的长度是根据道岔号及导曲线半径的大小经计算确定,最短长度也不应小于(A) A、4.5m B、6.5m C、7.5m D、12.5m
11、导曲线平面形状都采用圆曲线,大号码道岔采用对称三次抛物线,导曲线半径的大小,取决于(A) A、道岔号数或侧向过岔的速度 B、岔枕的根数 C、道岔的材料 D、尖轨的类型
12、道岔号数大,则相应的导曲线半径也大,列车侧向通过道岔的速度也愈高,同时道岔长度也必相应(A) A、加长 B、缩短 C、可加长也可缩短 D、不一定
13、导曲线的起点一般位于(A),终点位于辙叉理论尖端前一段(B),这段直线的作用是使车体转向架进入叉心前,处于(C),使列车平稳地通过(D)。
A、尖轨跟端 B、一段直线长度处 C、直线位置上 D、辙叉
14、为了保持曲线的位置和圆顺度,除铺设支距垫和平垫板外,还在导曲线钢轨内外侧设置一定数量的(A),必要时增设(B),也可以在导曲线范围内设置一定数量的(C),以减少钢轨的爬行。 A、轨撑 B、轨距拉杆 C、放怕设备 D顶铁 15、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B)超高。 A、4mm B、6mm C、8mm D、10mm 16、影响道岔直向过岔速度的因素有(ABCD)
A转辙部分的几何不平顺 B叉部分的垂直不平顺 C冲击角度不平顺 D冲击角不平顺 17、影响侧向过岔速度的因素(ABC)
A、动能损失 B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 C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增量 D未被平衡的向心加速度 18、提高侧向过岔速度的措施(ABC)
A采用大号码道岔 B采用对称(双开)道岔 C减少翼轨和护轨的缓冲段的冲击角 D采用三开道岔 三、判断题
1、道岔中连接杆的作用是将两根家规联结成一格框架式整体结构一起摆动,同时保持两尖轨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2、连接杆的安装根数与尖轨长度有关,普通道岔安装2-3根,在大号码道岔,连接杆的根数还应增多 (√)。 3、曲线尖轨的曲线形状为圆曲线,按其基本轨贴靠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切线形、平切线形和割线形三种(√)。
4、单开道岔的导曲线,由于长度和限界的限制,一般不设超高和轨底坡。但在用50AT型尖轨时,导曲线外轨设置有6mm超高,对防止反超高是有利的。(√)
5、单开道岔使用的岔枕有两种:木岔枕和混凝土枕。(×)
6、木岔枕的长度为260-480cm共12级,每级长度差为25cm,高度为16cm,底宽为24cm,旧标准岔枕长度为16级,最短为260cm,最长为480cm,每级长度差为15cm。(×)
7、岔枕间距应尽量均匀一致,一般可定为区间轨枕间距为90﹪-95﹪,并进整为5mm的整数倍,个别间距因为构造需要可适当扩大。(×)
8、木岔枕使用寿命短,稳定性差是其主要缺点。(√)
9、混凝土岔枕不但达到了道岔基础与轨道的基础的一致性,而且基本上消除了木岔枕的缺点,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木材。(√)
10、位于警冲标处的绝缘接头,应设在距警冲标大于4.5m的地方。最大不易大于4m。(×)
11、连接部分的绝缘接头,应尽时保持对接,最大错开量不应超过3.5m,这个长度叫“死间距”。(×) 12、两道岔两绝缘接头间的距离,规定不得小于40m。(×)
13、道岔中的绝缘接头很重要,因为只要有一个接头失效(连点),就会破坏整个轨道电路工作。(√) 14、导曲线外股工作边至直股工作边的垂直距离称为导曲线支距,支距容许误差为±4mm。(√) 15、导曲线正矢用5m弦测量时,连续正矢差不超过2mm,最大、最小差不超过5mm。()
16、岔枕间距的计算,在转辙器部分按直线上股计算,连接部分及扭转过度部分按直线下股计算,辙叉及叉后部分按辙叉角平分线的方向计算。()
17、岔枕之间最大不应超过650mm,最小一般不应小于520mm。()
18、道岔中的槽宽及间隔尺寸,必须按严格规定设置,并使之经常保持在容许误差范围内,否则将会造成道岔部件的剧烈冲击,磨损或发生行车事故。()
19、单开道岔的更换包括局部更换和整组更换两类。(×) 20、禁止使用的道岔有:
(1)道岔两尖轨互相脱离时;()
(2)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时密贴时;() (3)尖轨被轧伤,车轮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危险时;()
(4)在尖轨顶面70mm及其以上的断面处,尖轨顶面较基本轨顶面低至2mm及其以上时;() (5)基本轨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8mm,在到发线上超过10mm,在其他线上11mm;()
(6)在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到发线上超过8mm,在其他线上超过10mm时;() (7)辙叉心作用面到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大于1391 mm,或翼轨作用至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小于1348 mm时;() (8)尖轨或基本轨损坏时;()
(9)辙叉(辙叉心、辙叉翼)损坏时;() (10)护轮轨螺栓折损时;()
21、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简称可动心轨道岔),对提高直向过岔速度是一种有效措施,他保证列车过岔时轨线连续,从根本上消灭了有害空间,并使道岔的强度大大降低。(×)
22、18号道岔转辙器采用三次抛物线型曲尖轨,导曲线采用圆曲线型,半径为800m。() 四、简答题
普通单开道岔设有护轨,其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车轮运行方向,使之正常通过“有害空间”而不错入轮缘槽,防止轮缘冲击或爬上辙叉心轨尖端,保证行车安全。
铁路轨道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