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牧区组成:

新疆牧区主要由22个牧业县和15个半农半牧县组成。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的边远山区。据统计,1995年牧区县市占新疆县市总数的43.02%,牧区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25.巧%;牧业人口占全疆牧区人口的“.05%;牧区乡村劳动力占全疆乡村劳动力的25.16%,其中牧业劳动力占全疆牧区劳动力的62.19%。 牧区草场资源概况:

新疆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全疆天然草场总面积达8.59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44%,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1.7%;其中牧区天然草场总面积达5.67亿亩,可利用面积为4.75亿亩,分别占全疆草场面积和可利用草场面积的“.01%和65.97%。牧区四季草场齐全,为牧区牲畜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和轮牧提供了有关的条件。北疆牧区草场分为夏场、春秋场、冬场、冬春场及少量全年牧场。南疆划分为夏秋场、冬春场、冬春秋场及全年牧场。按可利用面积计算,夏场占13.30%,夏秋场占8.27肠,冬场占29.28%,冬春场占7.33%,春秋场占”.“肠,全年草场占15.34%。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新疆最具特色的传统基础产业之一。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上联种植业,下撑加工业,是新疆农业的中轴,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导向作用。畜牧业是广大农牧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和经济来源,对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新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自然条件

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大区,新疆地域辽阔,广袤的草原和绿洲为新疆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源禀赋独特而优越。目前,新疆有 87 个县(市),其中,牧业县 22 个,半农半牧县 16 个,农业县 49 个;从事牧业人口有 135.71 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 12.6%;现有牧场 130 个;新疆天然草地面积 8.6 亿亩,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 14.6%,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牧草地面积 7.7 亿亩,占新疆国土面积的 29%。其中,牧草灌溉面积 344.89 万公顷。由于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特点和远离海洋内陆干旱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草原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天然草场是发展畜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也是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而且是最宝贵、最经济、有生命,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得当,经营合理,可不断更新,重复利用,永续不衰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新疆草原类型,面积及标准载畜量见表 3-1。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可作为家畜饲用的牧草数量就达 2930 种,其中:在草地中分布数量大,饲用价值较高的有 382 种,占牧草资源总数的 13.04%。许多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为国内独有,合计约有 226 种,也很有利用价值。但目前,新疆草地沙化、垦化、盐化等“三化”现象严重,由于人类活动和天气变化等原因,草地生态环境处于濒危地位。牧草育种工作条件相对较差,牧草种子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要有长期发展的眼光,健康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优厚的自然条件,保护牧草资源,为新疆发展现代畜牧业构筑牢固基础和腾飞平台。

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主要草原牧区之一。解放前主要是草原畜牧业,有少量的农区畜牧业,城郊畜牧业几乎没有。当时作为畜牧业主要生产资料的牲畜和草场,大都掌握在部落头目、牧主、城市工商业主、资本家及寺、庙手里,牧民占有少量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靠天养畜,牧业经济非常脆弱,遇到大灾或战乱,畜牧业就大滑坡。到 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时,牲畜从 1928 年的 1835 万头下降到 1038 万头,减少了 40%还要多;羊毛产量从 1.3 万吨下降到 6578 吨,减产 50%①,整个牧区经济和畜牧业生产处于崩溃的边缘,广大牧民生活异常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党委和政府认真执行中央有关发展畜牧业生产、繁荣牧区经济、提高牧业经济效益、改善贫苦牧民生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使畜牧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78 年与 2008 年相比,牲畜存栏由 35.9 万头(只)增加到3746.11 万头(只);年出栏牲畜由 460.41 万头(只)增加到 3388.09 万头(只),增长6.359 倍;肉产量由 9.65 万吨增加到 114.74 万吨,增长 10.89 倍;羊毛产量由 3.08 万吨增加到 9.03 万吨,增长 11.932 倍;牛奶产量由 4.5 万吨增加到 137.4 万吨,增长了 29.533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畜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如牲畜出栏率,1955 年为 15%,1978 年为 15.77%,1998 年达到 55.44%,2008 年为 59.7%;肉产量的增长速度,从 1978 年至 2008 年平均年增长(以 1978 年肉产量为基数)35.13%②,而 1949 年至 1978 年,年均递增仅 2.25%。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到 1998年,全区牧民人均收入达 1500 元,2008 年更是突破 3000 元水平。特别是推行牧民定居以来,国家逐步加大了牧区基础建设的投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已逐渐成为牧区建设的主要投资者。现已定居的牧民家家有住房、棚圈、饲草料地、牲畜,牧区已初步通水、通电、通路,还有学校、商店、卫生院等配套设施。建国 50 年来新疆畜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经受了挫折,实事求是地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今后畜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从新疆畜牧业的六十年大发展历史情况来看新疆畜牧业不论在产量、质量还是在牧民的收入、生产条件都在不断地改善。结合政府几次对畜牧业的政策调整、财政支持、草场规划、牧民定点圈养的扶植和政府对自治区畜牧业科技的推广及应用,在未来新疆畜牧业会在畜牧产品结构、草场利用、牧民再教育及技术培训、畜牧产品总体产量上实现新的改进和增长。目前新疆所受的内地对口支援也日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和资本投入到新疆畜牧业的发展上来,在近 5 年来内地企业受皮革、肉制品和羊绒等畜牧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有 7 家(有统计的单位)大型企业在新疆投资办厂,民间资本在畜牧产品的中转、加工和销售上日渐活跃。这些企业和民间资本对新疆畜牧业的支持将更有力地促进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同样有实力的企业在疆投资可以从优势技术、畜牧品种和畜牧业服务上带动新疆畜牧业的产品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畜牧产品总体质量和数量达到新的高度。不断完善的连疆铁路系统和疆内公路系统建设也会为新疆畜牧产品出疆和疆内产品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届时将有更多的新疆畜牧产品走出新疆甚至国际市场,同时,农牧民的收入将有所增长,生产积极性将有所提高。

新疆畜牧业资源情况

新疆有 166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天然草地占国土面积的 34.4%,是耕地面积的14.43 倍。新疆是我国畜牧业主要产区之一,草地资源(有草场 56 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 1/5 左右)、畜种资源十分丰富(可利用天然草场 4820 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天然草场总面积的 21.9%)。截至 2008 年年底,新疆牲畜存栏达到 3746.11 余万头(只),是 1978 年的 3.5 倍(2004 年只有 1640 万头)①;肉类总产量由 1978 年的 9.65 万吨增长到 114.74 吨,是 1947 年的 11.89 倍;牛、羊奶类总产量由 1978 年的 5.25 万吨增长到145.7 万吨是 1978 年的 17.117 倍;绵羊毛总产量由 3.08 万吨增长到 9.03 万吨,是 1978年的 2.932 倍;禽蛋产量由 1985 年的不足 4.29 万吨增长到 28.92 万吨,2008 年畜牧业总产值达 940.1 余亿元。总体而言新疆的畜牧业仅次于内蒙古,是中国的第二大畜牧业大省②。2007 年新疆畜枚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 30.124%,新疆的畜牧业不仅是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农牧民就业和增加收的主要渠道。

新疆的畜牧产品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南疆的巴州、阿克苏、克州、喀什、和田;东疆的吐鲁番、哈密;北疆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州等地区。上述地区所产畜牧产品占全疆 98%以上。北疆的存栏量和产量均高于南、东疆。伊犁州的畜牧存栏量位居全疆首位,其次是喀什、阿克苏地区,再次是哈密、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

新疆畜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

由表 3-1 的各地区饲料资源情况可以看出,新疆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地。新疆畜牧业在自然条件上具有优势。与河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甘肃、山西等除内蒙外的其他省份相比,新疆在地域和草场面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的土地面积占了中国的六分之一,绿色植被覆盖率有 40%,也就是说有相当大的面积可以用于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 2000 年以来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草原蔚蓝重大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时候,使得新疆草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为止,新疆共有人工草场 63 万平方公顷、围栏草场 215 万平方公顷、改良草场 87 万平方公顷、飞播牧草 25 万平方公顷,实行禁牧、轮牧、休牧的草场达到 149 万平方公顷、可利用草场有 0.504 亿公顷。且全疆牧民总户数在 20.6 万户,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新疆的畜牧业不仅在草场上具有大的潜力,而且在畜牧业从业人数上比其他省份更少,人口比重相对大。新疆平均每户牧

民占有牧场面积将近 250 公顷,这是山东的将近 30倍。河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甘肃、山西等省份的畜牧业主要靠圈养,而新疆完全可以在草场上放牧,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放牧的成本不到羊自身价值的 7%,要远远低于圈养的成本,平均一只羊圈养的成本占到羊自身价值的 64%左右。在新疆放牧的牧民养每只羊总体要比其他地区(除内蒙外)节省 57%左右。总体而言新疆在畜牧业的发展上具有强大的优势。

牧区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

由于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3大山系的强烈隆起和复杂多变的地貌结构,使山地生态条件发生垂直变异,形成了新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新疆的光热和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地表水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地表水占有量的2.4倍,具有建设灌溉饲草料地的资源条件,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新疆是我国主要游牧地区之一,现有草场5730万hm2,占新疆总面积的33.4%,占新疆绿地面积的86%,是新疆耕地面积的14倍。新疆可利用草场4800万hm2,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4%,其中优良草场占37.6%,是我国第二大牧区。新疆天然打草场133万hm2,经改良的打草场66.7万hm2,目前可打储干草40多亿kg/a[1-3]。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是新疆畜牧业以及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面积160多万km2,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有14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共47个民族,2 0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0.5%。新疆牧民大多居住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山地牧区。新疆牧区主要由23个牧业县(市)和14个半农半牧县(市)组成,其中牧业乡287个、地方国营牧场183个,新疆牧区县(市)数占新疆县、市总数的42.5%;新疆牧区总面积64.95万km2,占新疆总面积的39.1%;新疆牧区人口447.44万多人,占新疆总人口的23.85%,其中近3/5为少数民族;新疆牧区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3763万hm2,占新疆草地面积的65.9%;新疆牧区耕地89.35万hm2,占新疆耕地面积的25.98%[1-3]。2006年,新疆牧区共有纯牧户23.7万户,117万人,占牧区农牧民人口的11%,占牧区总人口的5.7%。从事草原畜牧业的民族主要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汉族等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新疆牧区总人口的90%以上。2006年,新疆牧区人均占有牲畜24头(只),牧民人均收入1900元,比新疆牧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 742元低842元[4]。 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地域辽阔,物种丰富,草地类型多样,为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和物质基础。多种草地类型和山地以及平原气候的综合作用,对调节牧区的生态环境,丰富牲畜的食物构成,提高牲畜的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育成了闻名全国的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和田半粗毛羊、伊犁马和新疆褐牛等优良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疆牧区无论是牲畜头数或是提供的畜产品数量,在新疆均占主导地位。1949年,新疆牲畜存栏数为1038.22万头(只),2006年发展到5339.71万头(只),相当于1949年的5.14倍。其中,牧区牲畜存栏2350万头(只),占新疆牲畜总存栏的44%。牧区牲畜存栏中,牛占9.4%,绵羊占69%,山羊占12.3%马占2.7%。2006年新疆肉类总产量158.21万t,牧区占45%;新疆奶类总产187.82万t,牧区占35%;新疆绵羊毛总产量达8.96万t,牧区占68%;新疆山羊绒总产量达0.13万t,牧区占75%。可见新疆牧区畜牧业所提供的畜产品在新疆占重要地位。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牧区组成:新疆牧区主要由22个牧业县和15个半农半牧县组成。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的边远山区。据统计,1995年牧区县市占新疆县市总数的43.02%,牧区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25.巧%;牧业人口占全疆牧区人口的“.05%;牧区乡村劳动力占全疆乡村劳动力的25.16%,其中牧业劳动力占全疆牧区劳动力的62.19%。牧区草场资源概况:新疆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草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igrf56kzf9vfqx3d4pq7px008twlp015a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