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4年的物理学奖得主,是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勋爵,获奖理由是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瑞利(Rayleigh,1942—1919),出生于贵族家庭,年幼时聪慧过人,但体弱多病。青少年时期,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甚至不能去上学,整天跟着家庭女教师学习。后来,他考取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对文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一度想成为一名文学家。

瑞利的座右铭是:学问不能和财富相比,是绝对不能怎自私的。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他丝毫没有争名夺利的虚荣心,曾经同著名的化学家拉姆赛相互谦让,都坚持说氩元素是对方发现的。瑞利就任皇家学会会长时,在全体大会上发现拉姆赛没有到场,却看到拉姆赛的一封长信,信中说他正忙于研究空气中的其他稀有元素,难以抽身赴会,先把研究进展情况做了报告。这使瑞利深受感动,直接宣读了拉姆赛的信,替代了准备好的就职演说。他们两人共同发现从空气中分享出来的氮里含有氩,这样一来,瑞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拉姆赛于同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亚硝酸氨中得到的氮和从空气中得到的氮,两者密度不一样。前者为1.2505克/升,后者却为1.2572克/升,两者数值相关千分之几,小数点后第三位不相同。他认为,这一差异远远超出了实验的误差范围,一定有尚未查清的因素在起作用。为此,他先后提出几种假说解释这种现象。其中有一

1

种是认为大气中的氮还含有一种同素异形体,就像氧和臭氧那样,这种同素异形体混杂在大气的氮之中,而从化学方法得到的是纯净的氮。两者的密度之差,说明这种未知的成分密度更大。瑞利依据臭氧的符号O3,将这种未知成分称之为N3。他在1892年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说明了这一现象。可是,论文发表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化学家拉姆赛表示有兴趣和他共同研究这一问题。拉姆赛重复了瑞利的实验。

1895年,英国科学家H·卡文迪什在一个实验中,使用静电起电机激发容器中的空气使之氧化,结果不管激发的时间多长,总有一些气体残存而无法进一步氧化。遗憾的是他没有坚持探索下去,因而错过了新的发现。

瑞利在卡文迪什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实验设备,利用一个感应线圈提供放电,这样来积聚足够的新气体并且检验它的性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与此同时,拉姆赛密切关注着瑞利的研究进展,他重复了瑞利的实验,并且使用更为快捷的化学方法使这种新成分离析,最终证实了瑞利的结果。他肯定N3并不是氮的同素异形体,而是一种特殊的从未观察到的不活泼的单原子气体元素,其原子量为39.95,在大气中约含0.93%。他们给这种新元素取名为“氩”,希腊文的愿意是“不活泼”。第一个惰性气体元素就这样被发现了,他们经历了10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终于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果。此后,拉姆赛在瑞利的协助下又发现了氦、氪和氖等其他几中惰性气体元素。

2

获奖后,瑞利先后担任伦敦皇家学会会长和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他一生的成就颇丰,除发现氩以外,还提出了分子散射理论,得出了著名的瑞利散射定律。他与J.H.金斯一起,用经典的电磁理论及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解决了黑体辐射问题,提出了瑞利—金斯定律。他还创立了声学的数学理论,于1878年出版了《声学原理》。此外,他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和科学普及大使,在当时的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3

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4年的物理学奖得主,是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勋爵,获奖理由是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瑞利(Rayleigh,1942—1919),出生于贵族家庭,年幼时聪慧过人,但体弱多病。青少年时期,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甚至不能去上学,整天跟着家庭女教师学习。后来,他考取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对文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一度想成为一名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rs332an67wp9920czo7b3ef97x1a0100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