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神经病学(更多执业医师考试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医研杂坛)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神经病学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1、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是眼裂变小,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因为动眼神经支配上脸提肌,司瞳孔缩小。

2、霍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正常。

霍纳综合征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损,引起瞳孔缩小、但对光反应正常,病侧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少或无汗等表现的综合征。 3、额叶中央区(前回)胶质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肢体无力。 额叶中央前回是大脑皮质运动区,该区大锥体细胞的轴突构成了锥体束的大部,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故额叶中央前回胶质瘤会产生肢体无力症状。 弱视------------枕叶的病变, 象限盲---------枕叶舌回和楔回损害; 命名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 失认-----------顶叶病变。

4、患者高热伴头痛、呕吐(颅内压升高的症状),颈抵抗、克氏征(脑膜刺激征阳

性),考虑颅内感染。颅内感染一般通过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播散,多累及大脑皮层及丘脑(丘脑为网状上行系统的组成部分,受累后可引起意识障碍;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受累可导致出现听理解及表达障碍)。该患者精神差、烦躁、问话不能正确回答,提示存在意识障碍及语言中枢的受累,故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及丘脑。

小脑病变多出现眩晕、姿势异常、平衡障碍等共济失调的症状;

脑桥不同部位病变有不同表现,共同表现有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

延髓损害时可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眩晕、恶心、呕吐、Honer综合征等表现)或延髓内侧综合征(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等表现);

基底核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和肌张力改变。

5、左侧脑干病变出现的症状是左侧周围面瘫,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脑干内部结构主要有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和网状结构。面神经核及以下周围神经病变会引起同侧周围性面瘫,左侧脑干病变则可导致左侧周围性面瘫。脑干部位病变会影响运动系统的锥体束,其为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属于上运动神经元,且在延髓锥体处交叉,故左侧脑干病变会造成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综上所述,左侧脑干病变会造成左侧周围面瘫,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6、小脑蚓部损害:出现驱干共济失调,即轴性平衡障碍。表现为躯干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站立不稳、向前或向后倾倒及闭目难立征阳性。行走时两腿分开、步态蹒跚、左右摇晃,呈醉酒步态”。 小脑受损:

蚓部---精细(精细如蚯蚓) 绒球---平衡(容貌平平无奇) 半球---协调(有另一半才协调)

7、小脑主要维持驱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小脑蚓部损害: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躯干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站立不稳小脑半球损害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笨拙,随意运动协调障碍(意向性震颤)。 8、马尾组成主要是腰、骶、尾神经根围绕得终丝而形成。

9、本体感觉即躯体深感觉,主要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与传导本体感觉相关的结构

是薄束、楔束、脊髓小脑束。

10、脊髓半切综合征的特点为典型的患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由于后角细

胞发出的纤维先在同侧上升2-3个节段后再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故对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平面较脊髓损害节段水平低。该患者一侧颈5平面以下痛觉完全消失,对侧深感觉消失,为脊髓半切综合征,病损部位在脊髓对侧C2-3处。

11、除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单侧皮质核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

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12、男,33岁。突发头痛,右眼睑下垂,右瞳孔扩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左侧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则损伤的部位可能在右侧动眼神经。

13、受损后造成软腭、喉部肌肉麻痹的神经核是疑核。疑核发出的纤维加入3对脑神

经,分别为舌咽神经(支配茎突咽肌)、迷走神经(支配软腭与咽的骨骼肌)和副神经(支配环甲肌以外的喉肌)。

14、迷走神经的耳廓凹面躯体感觉纤维中枢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15、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

其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周围突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凹面,中枢支终止于三又神经脊束

核;

其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中枢突止于孤束核; 其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疑核; 其副交感纤维起自迷走神经背核。 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纤维起自下泌涎核。 16、舌下神经核所在的部位是延髓。

17、双侧四肢远端出现手套袜子样麻木,病变的定位多在神经未梢。

18、肢体深感觉的第一级神经元的中枢支终止水平位于延髓。 19、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损伤后患者会出现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

但是自己不会说话,失去了语言的组织能力,称为运动性失语。

失写症表现为虽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但不会书写,多见于额中叶后部受损。

失读症表现为患者看不懂文字,但其视觉并无损害,其他语言活动均健全,多见于角回受损。(独角兽)

感觉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讲话及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因

此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多见于颞上回受损。

传导性失语表现为患者对语言的输出和理解都正常,仅是对部分词不能很好的组织或想不起来,多见于弓状束损伤。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1、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损伤后患者会出现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

但是自己不会说话,失去了语言的组织能力,称为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讲话及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因此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多见于颞上回受损。

2、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瘫痪)为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

病变所致,临床特点为瘫痪分布于整个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增强,病理征阳性(最有意义的体征),无肌萎缩或轻度废用性萎缩,肌电图正常,多无皮肤营养障碍。

3、静止性震颤:是指在安静和肌肉松弛的清况下出现的震颤,表现为安静时出现,

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手指有节律的抖动,每秒约4-6次,呈“搓药丸样。 动作性震颤:特定姿势或运动时出现,幅度大。运动性震颤:又称意向性震颜,是指肢体有目的地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震颤,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

舞蹈样运动:多由尾状核和壳核的病变引起,为肢体不规则、无节律和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耸肩转颈、伸臂、抬臂、摆手和手指伸屈等动作,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随意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 手足徐动症:又称指划动作或易变性痉挛。表现为由于上肢远端的游走性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而产生手腕及手指做缓慢交替性的伸屈动作。

4、中年男性患者,头痛症状加重,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眼底可见出血,右眼外展

不全,为慢性颅内压增高,其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是视神经乳头水肿,其发生是

由于颅内压增高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淋巴回流所致。

5、女,32岁。购物时感头晕,恶心,乏力,随即意识消失,摔倒在地,约1分钟自

行苏醒,无大小便失禁,无选留意识或肢体功能障碍。其意识丧失最可能的病因为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

6、患者中青年男性,车祸后昏迷3周,查体:昏迷,压眶反射消失,颈后仰伸,四肢

强直性伸直,上肢内收过度旋前和下肢内收内旋、踝跖屈(典型的去大脑僵直的姿势),可诊断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是中脑水平受损而导致的伸肌紧张性亢进,临床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颈后伸,甚至角弓反张、肩下抑、上臂内收内旋、前臂伸直、过度旋前、髋部内收内旋、膝伸直、踝跖屈。舌可稍向前伸。故该患者的损害水平在脑干。 7、典型热性惊厥,又称单纯性热性惊厥。初期体温可骤升达39℃,多数呈全身性强

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在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只有一次,个别有两次发作,复发总次数≤4次。

少数热性惊厥呈不典型经过,称复杂性热性惊厥。其主要特征包括: 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 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 局灶性发作;

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总数5次以上。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单侧三叉神经损害可出现的表现是单侧角膜反射消失。

单侧动眼神经损害可出现的表现是单侧眼睑下垂。 单侧舌下神经损害可出现的表现是单侧舌肌萎缩 2、Babinski征的表现是拇指背伸,余趾扇形展开。

神经病学(更多执业医师考试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医研杂坛) 

神经病学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1、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是眼裂变小,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因为动眼神经支配上脸提肌,司瞳孔缩小。2、霍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正常。霍纳综合征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损,引起瞳孔缩小、但对光反应正常,病侧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少或无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bjqm76hvs4m0xd0pw4b4c2db011p100m9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