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最新完整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参考例文】

天变不足畏 安全当先行 ——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安全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到2011年的日本福岛,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愤怒,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然而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只要我们意识到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时时保持警惕,预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应加强安全规划与防护,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天变”就不足畏,并且会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更加安全的驱动力。 2010年S市的公寓火灾,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一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安全防护不足,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对事故的防范考虑不周、投入不够;二是法律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工程建设和维修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三是技术保障欠缺,救援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需要,影响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淡薄,市民自救互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这一切都直接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扩大了事故的危害。 我国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灾难和事故应从“预”字着眼、“防”字抓起。如果庞培人对火山喷发有足够的预见并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防范措施,也许一代名城庞培不至于被火山熔岩所吞没;如果S市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上科学谨慎,在安全防护上舍得投入,对市民有相应的应急训练,也许公寓火灾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惨重。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从事故教训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前行。 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把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思想认识转移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当前国情,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学习发达国家“生命至上”的观念和做法,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观的宣传教育,营造尊重生命、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围,普及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应急避险训练,切实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再次,在资源整合上,要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

11

合力;最后,在法律执行上,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法律制度的落实,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严格依法操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熄灭灾难和事故的火星。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

一、给定材料 (一)材料主题

本次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主题为“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是近一年来我国的大热话题。无论是材料中重点叙述的上海火灾事件,还是市民出行的诸多问题,都是处在近年来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焦点问题,与以往国考“规避过热话题”的命题手法略有不同。

但此次考查的公共安全主题的重点并非人们往常谈到的“健全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或“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而是着重强调提高防灾减灾的预见性。考生要从加强预见性、科学规划管理,建设安全文化,增强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入手,联系材料5的哲学思考,明确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安全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基本原则渗透到答题当中。

材料中大量采用了学者观点等理论论据,其中材料1中的部分内容就出自于《中国城市安全警告》一书,理论性较强并且内含解题的核心原则和对策措施,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答题的关键信息。 (二)材料大意

给定材料总共5则,材料大意如下:

材料序号 材料大意及作用 1 通过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出现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强调公众缺乏必 12

要的危机意识,引出材料的主题——加强公共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 通过H博士、C研究员等人的观点,说明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很重要,2 但更重要的是注重“人防”,包括加强安全设施的保养维护、保证工作人员熟练使用抗灾器具、减少前期人防漏洞等。 从S市火灾事件中,折射出诸多问题:救灾设备无法有效发挥功能、3 强而导致灾后社会主体、市场主体无法发挥作用、安全社会从规划到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通过市民甲、市民乙、市民丙三人的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4 遇到的问题:包括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站点的“单边站”问题和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过英国哲学家发表的古代罗马哲学家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的5 文章内容,揭示出防范灾害的关键在于加强人民自身的灾害危机意识,而非依赖政府或他人的施救。 二、作答要求 (一)试题结构

从试题结构上看,考查目标非常明确清晰,第一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贯彻执行能力,第三题对应解决问题能力,第四题对应文字表达能力。 作答要包括四道题,第一题内含两道小题,列举如下: 题号 作答要求 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材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一 解释。(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材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中特

13

人们自救能力严重不足、前期工程监督不到位、由于市民保险意识不

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二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给定材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有关部门参考。(20分) 三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四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二)作答思路

14

第一大题第一小题

第一小题要求解释材料中“技防”“人防”的内涵,考生在作答时将“人防”和“技防”分开阐释为宜。通过阅读材料2可得出“技防”的中心含义,即通过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套上的防范设施,之后的段落提及了“技防”的不同方面,如给城市打造“金刚罩”,地铁、隧道等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软硬件配备,阀门、灭火器、消防栓等各种防灾装备。资料2第二自然段首先出现了“人防”这个词,包含的内容包括H博士提及的人为的保养维护、熟练操作,C研究院和Y博士的指出的灾难发生时人重在如何利用各种防灾装备,而最后三段可归结出在安全设备安装过程中隐藏的人为隐患。 第一大题第二小题

第二小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具体表现不需要考生做过分延伸,只需将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出来即可。材料3第三自然段对“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有明确的解释,考生要可根据解释,从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无法有效发挥现代化紧急救援作用、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安全设施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监督不足等方面提炼答案要点。 第二题

本题题目要求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安全文化理念”可以借鉴“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的相关内容。“增强安全意识”也是“人防”理念的体现,这里需要考生结合这一理念,就如何通过这次“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内容方面。“日常安全须知”考生可以挖掘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项,例如安全用电、防火常识、灭火器的使用等,注意既然是“须知”,内容一定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题

本题作答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概括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二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根据给定资料4,考生可以从市民甲、乙、丙三个人的信件中总结出市民出行的主要问题:公交车站点太密、过街设施使用率低、公交车停靠站点缺乏统一性、城郊结合部的住宅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长期存在四方面问题,并由此推导出对策——完善交通规划实施与管理

15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最新完整版) 

【参考例文】天变不足畏安全当先行——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安全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到2011年的日本福岛,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愤怒,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然而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只要我们意识到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时时保持警惕,预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应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vjc9vcmo44p5c1brj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