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例谈湖湘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谈湖湘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张 勤 李 学

来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03期

语文课程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应该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且需要体现地方文化的特点和要求,实现文化的整体统一性与地方差异性的共生共荣。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程实施中自觉、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湘文化课程资源作为语文课程内容。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结合课文教学

依课文内容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课文本身体现或者包含了湖湘文化内容,二是课文内容与湖湘文化存在相关性。 1.课文内容直接体现湖湘文化

这类课文内容或以湖湘地理景观为抒情之基,或以湖湘风俗人情为审美之体,或以湖湘烈士行为之壮举为立志之据。如《沁园春·雪》《岳阳楼记》《边城》《离骚》等文章,尽管其中有些内容距今时代久远,但我们仍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责任感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气概,至今仍是三湘大地民众奋勇直前的真实写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美景及由此而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济世安邦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奋斗。边城的宁静、纯朴、自然以及“翠翠”的清秀、美丽和善良曾勾起多少人的向往和追求……教学这些课文,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和感悟湖湘文化内容的方法,并对湖湘文化作理性的梳理,加深课文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能够见有所思、听有所感,培养热爱湖湘文化的情感和寻根本土文化的情结。 2.课文与湖湘文化相关

这类课文体现其他区域的地方文化,与中小学生现有经验存在较大的距离,学生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明湖居听书》所展示的民间说唱艺术。与湖湘地区的花鼓戏风格迥然相异;“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与湖南的气候、景色大相径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寻找相似点比较。同样是写景、抒情或立志等表现地方文化的作品,可以选择他们相同或相近的方商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共通与不同之处。《沁园春·长沙》与《短歌行》都是政治风云人物之作,都表现了作者远大的抱负,而相比之下,具有浓厚湖湘文化气质的《沁园春·长沙》给读者感受更多的是豪迈与进取。②寻找疑惑点探究。《胡同文化》中胡同的特点、京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的闲适,是涉世不深、阅历尚浅的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从湖湘建筑风格、个性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揣摩、联想北京地方文化的特色。③寻找空白点互补。《安塞腰鼓》所反映的雄浑、壮观、豪放的高原音乐特色,对湖湘地区的学生来说完全是新内容,教学时可对其深入挖掘,填补文化空白,从而对流传于本地的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二、依托语文训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内容已越来越突破教科书的框架,尤其高中阶段,五册必修的教科书的教学要在不到一个半学年的时间里完成(其中的“名著导读”部分还不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其余部分由学生按兴趣选修。语文课程自主性的增强。为师生开发与利用地方文化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舞台。 1.在阅读练习中展开

开发与利用湖湘文化语文课程资源,应结合理解课文的需要。由于课文选择受篇目数量限制,一大部分课文并不反映地方文化,因此留给师生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部分更多是在课文后面的阅读练习中。以《语文(必修)》(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为例,《故都的秋》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为“你读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向同学们介绍这些诗文,并就你最喜欢的诗文做简要的赏析。”学生或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以湖南秋天为主题的诗或文作“介绍”“赏析”,并与《故都的秋》加以比较,从而在练习中利用湖湘文化作为资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在作文训练中拓展

教材的“表达交流”部分仅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基本的训练线索。具体的训练内容还需要教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展开。目前作文教学强调学生写作的真实性、生活化,要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开学的第一天”、“快乐的春节”之类的命题作文似乎是紧扣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却丝毫提不起兴趣,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看不到一点快乐,是什么原因?关键是对“生活”与“真实”的理解存在偏差。“生活”并非起床、穿衣、吃饭如此循环往复,“真实”也不应是对“生活”记流水账。作文训练应引导学生透过日常琐事而把握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湖湘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打上湖湘文化的烙印,结合作文训练开发与利用湖湘文化资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自觉的地方文化意识,是学生作文生活化、真实化的重要途径。 3.在口语交际中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口语交际,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需要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则,即解决如何说的问题。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汉语文的口语训练按照英语教学的方式展开,如教学生如何打电话、如何接待客人,如何问路,这些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涉及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作为母语的语文学习与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别。对前者,在提高语言运用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交际中的文化内涵,熟悉地方文化背景中口语交际的基本方式与内容,并了解地方文化与一般文化规范之间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与周围人群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湖湘文化环境中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如介绍家乡的特色、家乡的特殊风俗,将日常生活见闻用口语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很好地利用了湖湘文化资源。

三、利用多种媒介

课程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在,它不是现实的课程素材或课程运行条件,课程实施主体必须对它们加以能动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湖湘文化课程资源主要存在于影视、网络、书籍和日常生活经验之中。 1.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以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将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呈现给观众。观众欣赏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基础,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影视资源为每个家庭共享,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为师生在语文课程中开发利用湖湘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湖南电视台以及各个地市县的电视台的新闻、综合和娱乐节目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大量的湖湘文化信息,如风光旖旎的张家界、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雄伟壮观的洞庭湖等;相关的解说,不仅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典范,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文化品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宝贵的隐性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这些资源的习惯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可谓无所不包,网络操作技术简单便捷。它成为了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表达情思的重要手段,博客、网络聊天、电子邮箱等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就湖湘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而言,网络确实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源,如关于湖湘文化的文章、图片、flash、声音资料等,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语文教师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开专题研究,可为学生提供相关内容的网址(比如“人文湖湘”网站中就有大量关于湖湘文化研究的文章),引导学生通过博客或邮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又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运用习惯。

例谈湖湘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例谈湖湘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张勤李学来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03期语文课程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应该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且需要体现地方文化的特点和要求,实现文化的整体统一性与地方差异性的共生共荣。这就要求我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plk85amv3blzb1bwa62p7v43zg7t00hx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