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赏析诗歌的
艺术手法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
1.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小题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小题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小题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 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小题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