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大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和急性溶血,如严重烧伤、心梗等均可见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③急性失血,白细胞迅速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④急性中毒。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的白

血病细胞增高为主。

10.1)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用阻抗法的原理,依据白细胞的体积的大小,人为地将

白细胞分成三群,这种分类不够准确。

2)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光学和电学等技术的仪器,检测同一血细胞的体积、细胞核形状及胞质中颗粒,在综合分析后作出白细胞分类,这种检测分

类法虽然较电阻抗法高,但仍不能满足临床检出异常细胞的需要。

3)各类型的血液分析仪尚不具有识别红细胞、白细胞核、血小板的能力,仍不能检出白细胞形态的病理性变化,特别是对幼稚细胞的检测。而显微镜能根据血细胞与染色液特异性的结合,根据血涂片上细胞的体积、细胞核形状及胞质中颗粒等着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能识别异常和幼稚细胞,因此,血细胞分析仪只

能作为健康人血液一般检验的筛检之用。

11.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肿瘤、血管病变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各种病变产物直接进入尿中,引起尿液成分变化,因此尿液分析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

疗效观察的首选项目。 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尿液来自血液,其成分又与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故任何系统疾病的病变影响血液成分改变时,均能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因此可通过尿液分析协助临床诊断。

3)安全用药的监护

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与磺胺类药等常可引起肾损害,故

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

4)职业病的辅助诊断

铅、镉、铋、汞等均可引起肾损害,尿中此类重金属排出量增多,对职业病的诊

断及预防有一定意义。 5)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

对人群进行尿液分析,可筛查有无肾肝、胆疾病和糖尿病,以达早期诊断及预防

疾病的目的。

12. 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如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克罗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时,粪便隐血试验均常为阳性。故须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性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正常时,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阴。消化道癌症时,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故粪便隐血试验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尤其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此外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粪便中隐血试验也有84%的阳性率,可作为该病的重要佐证。

13. 在纤维素膜的特定位置,分别包被单抗鼠IgG抗体(对照线),单抗人HCG抗体(测定线),呈上下排列,另外,试带上还含有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人β-HCG

单抗、胶体金标记的鼠IgG抗原。

检测时因层吸作用尿液中的HCG与胶体金标记的人β-HCG单抗结合,移至测定线,形成金标记β-HCG单抗—β-HCG抗原一单抗人HCG抗体的双抗体夹心式复合物,测试线呈现紫红色。同时金标记鼠IgG抗原随尿上行至单抗鼠IgG抗体时,

形成金标记鼠IgG抗原与单抗鼠IgG抗体复合物,对照线呈紫红色。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1、血浆:于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经离心后分离出的上层液体即为血浆。 血清:是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离体血液凝固后的血清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失去活性。 2、常用添加剂的主要用途与特点 添加剂 作用 主要用途 注意事项 乙二胺四乙酸盐 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全血细胞计数、离心法HCT测定 抗凝剂用量与血液的比例要准确,采血后立即混匀 抗凝能力相对较弱,抗枸橼酸盐 与血液中Ca2+结合,阻止血液凝固 血沉、凝血试验、 血液保养液 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 加强抗凝血酶灭肝素 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 快速生化检验、血气分析、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合血常规检查 草酸盐 与血液中Ca2+形成草酸钙沉淀 草酸钾干粉常用于血浆标本抗凝 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现已少用 促凝剂 激活凝血过程,加速血液凝固 缩短血清分离时间,特别适用于急诊生化检验 常用促凝剂有凝血酶、蛇毒、硅石粉、硅碳素等 高黏度凝胶在血分离胶 清和血块间形成隔层,达到分离血细胞和血清目的 快速分离出血清标本;有利于标本冷藏保存 分离胶的质量影响分离效果和检验质量 3、良好血涂片的“标准”

①血膜至少长25m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约为5mm。 ②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

③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 ④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

⑤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 ⑥无人为污染。

4、瑞氏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 2PH的影响 3甲醇的作用 4甘油的作用

5、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属系统误差。

固有误差(inherent error):包括计数域误差、计数室误差和吸管误差。

6、

7、生理性变化 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比,一般在±20%以内。 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

8、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减少:按病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 。 1)红细胞生成减少:①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②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

9、原理 HiCN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KCN)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在特定条件下,HiCN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10.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11. 血细胞比容(Hct,HCT , PCV)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

12、网织红细胞(Ret,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型。丝球型,网织型,破网型,点粒型)

13.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14.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

15.红细胞形状异常的临床意义

16.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的临床意义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大全

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和急性溶血,如严重烧伤、心梗等均可见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③急性失血,白细胞迅速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④急性中毒。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9jtw589xq4mg6283nif6msol1o4w700uz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