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04年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04年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第三组组员:张明

精品文档

李璐 孙兰 2004年联想并购IBM

案例介绍: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 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一夜之间,中关村土生土长的联想集团成功登陆美利坚,拥有了庞大的国际采购、运营和销售平台。或许这种反差过于夺目,业界立刻出现了基调完全相反的激烈评论。誉之者称其雄才大略,毁之者则谓之啼笑姻缘。

“这是中国企业难以拒绝的机会,但同时风险巨大。”相较之下,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表态则道出了这一交易的实质:一场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豪赌。

一 并购背景:

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1万人之多,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4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965亿美元。 联想集团:其全球员工总数为19000多名。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分设两个主要运营中心:公司的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截至2004年,联想已连续八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IBM就进行了战略转型,为集团客户提供IT服务业务成了IBM新的利润增长点。鉴于戴尔、惠普在商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积极的价格策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IBM个人电脑的销售。2002年,IBM公司将硬盘业务卖给了日立公司,将PC制造业务卖给了Sanmina-SCI公司,个人电脑逐渐退出IBM的生产领域。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占其总销售额的10%,但利润非常低,对公司每股赢利贡献率不到1%。放弃低利润的硬件业务,走出无利可图的PC市场,在利润颇丰的服务器、软件和服务业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正是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姆·帕米萨诺接过帅印后一直奉行的策略。

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这是联想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联想在创新方面乏善可陈,该公司此前的主要战略就是跟随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芯片巨头英特尔以及软件霸主微软。联想开始面向收入较低的中国农村地区销售采用AMD处理器的低价电脑。 在成本结构方面,联想距离戴尔等国际巨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联想最新一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22.7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天。由于PC组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于PC厂商而言缩短库存周期至关重要。此外,联想的领导者在国际经验方面仍然有一定欠缺。目前联想只有3%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

二 并购动机

1981年,是IBM 开创了个人电脑市场,并成为行业领头羊。但随着戴尔和惠普的崛起,IBM 电脑PC 销售额不断下滑,连年亏损,在1998 年PC 部门的亏损额就已达到了9.92 亿美元。以前赖以成名的旗帜性业务如今已日薄西山,成了阻碍公司发展的包袱。

而对于IBM 的管理层而言,竞争激烈、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PC 业务早已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他们所着眼的是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器与存储以及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含量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高端市场,就像他们若干年前为天下先,开发出多款经典个人电脑,从而成为行业巨擘一样。这从他们收购普华咨询,因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IT 咨询服务部门的举措上就可清晰看出IBM 正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PC 制造销售厂家向高端IT 咨询服务提

精品文档

供商蝶变的轨迹。

所以,卖掉PC 业务,卸下包袱,获得现金,轻装上阵,集中资源发展服务器及IT 服务等高利润业务,重新在另外一个高端领域抢占制高点,正是IBM 蓄谋已久的。刚好碰上了多元未果、重拾P C 业务的联想。

联想的发展轨迹同IBM 倒有些相似之处,同样是以PC 制造起家,在20 世纪90 年代,联想在中国PC 市场独领风骚。但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同样是戴尔等P C 国际厂商的进入使得联想的PC 业务盛极而衰,风光不再,如今20% 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极致,同IBM 一样,联想的P C 业务也到了瓶颈阶段。

联想也曾尝试过在PC 以外另觅天地,2002 年12 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大会上,联想首次面向世界IT 业同行全面展现了自己的技术规划与风貌——关联应用技术战略,这个宏伟规划使联想的战略走向了产业链多元化,前端、后台、社会信息服务无所不包。但是,表面上风光一时的多元化战略并未能为联想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联想的转型也虎头蛇尾地于无奈中悻悻收场,而重新审时度势,来到原点,回归P C 业务。 对于联想而言,国内的市场已无太大的发展空间,连续恶性的价格战已经将P C 行业的利润率压榨得越来越薄,如果想在P C 业务上获得更大的空间,攫取新的利润增长点,走出国门势在必行。在收购IBM PC 业务之前,联想只有大约3% 的收入来自于国外,而且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如果想充分打入欧美市场,仅靠一己之力,树立品牌,打通渠道,无疑是得不偿失的。而借并购I B M 之机,首先可以借助I B M 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其次可以获得IBM 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再次渠道和销售体系也将为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铺设好道路;第四,可以更好地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这对于一心想走国际化路线的联想而言,的确是无出其右的选择。

联想并购IBM 的动因: 扩展海外业务, 获取世界一流品牌, 借助IBM 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 获取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获取IBM 独特的领先技术;并购IBM 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后, 能得到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获得IBM 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并获得IBM 遍布全球的渠道和销售体系和国际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 IBM, 全称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 IBM 出售个人电脑事业部动因: 剥离弱势PC 核心业务, 从1998年开始其个人电脑业务年年亏损, 卖掉PC 业务, 卸下包袱集中资源发展服务器及IT 服务等高利润业务, 重新在另外一个高端领域抢占制高点。

IBM pc部门总收入和亏损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总收入 亏损净额 2001年 100778 -397 2002年 9237 -171 2003年 9556 -258 三 收购的过程: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收购完成表示最终协议中的所有重要条款完成。同年5月1日,收购业务正式完成。

具体而言,联想集团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以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发中心。

精品文档

收购代价则是联想在一定期限内支付给IBM6.5亿美元现金加6亿美元股票,并接收下IBM PC业务的全部5亿美元净负债,其中股票的支付方式为联想以每股2.675港元(12月6日停牌前的价格),向IBM发行8.21亿股新股和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收购前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持有57%,公众流通股占43%;收购后,IBM则一跃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股东,持有联想约19%的股票,联想控股继续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持有约46%的股份,公众流通股约为35%。

按照双方2003年的销售业绩计算,新联想全球的出货量达到了1190万台,销售额一举升至120亿美元(此前联想的年销售额只有30亿美元左右),以7.8%的出货量成为仅次于DELL和HP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

不仅如此,联想还获得了IBM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全部知识产权、遍布全球16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1万名员工,以及在为期5年内使用“IBM”和“Think”品牌的权利。

四 并购方与目标企业的财务分析及交易价格分析 联想2004/2005财年中期综合损益表 项目营业额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经营盈利 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资产减值出售投资收益 财务收入经营盈利 财务费用 2004/2005财年2003/2004财年上半年 千港元上半年 千港元1153270811589140602170(97336)15234—600240049535651—535651(13539)53795274911326528817106015394181494367.22港仙7.19港仙608114(101888)15891(51364)16438241646644999(3500)641499 应占共同控制实体亏损(10110)应占联营公司盈利/(亏损)(246) 除税前盈利631143税项(24905) 除税后盈利606238少数股东权益20633 股东应占盈利626871股息179357 每股盈利—基本8.39港仙每股盈利—全面摊薄8.38联想2004/2005财年中期综合资产负债表 港仙

精品文档

项目 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对共同控制实体的投资对联营公司的投资 证券投资2004/2005财年2003/2004财年上半年千港元上半年千港元552487867707290607193466508912828334780201822190519517146396464427513316469869872722603771241241126827598234781224214113930181230944520321递延税项资产 非流动资产净额流动资产存货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它应收账款 可收回税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净额联想2004/2005总资产项目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计费用及其它应付帐款应付共同控制实体款项应付税金短期银行借款长期负债的一年内应支付部分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负债资金来源股本储备2004/2005财年上2003/2004财年半年千港元上半年千港元247924831747568815310719917341125000—11565938500752155057356531616897108471503155453329744018683047031714890001308001868904301834448872429330301513股东资金4033少数股东权益3126389265007171439966099900财年中期现金流量表 91622178342041负债加权益91622178342041

分析财务指标如下:

精品文档

12wgp4lxfd0vngk58yua7wp9920czo00zu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