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表明( )
A.宇宙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质
B.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形态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 D.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选C。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这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C项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项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说法错误;人们不能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④正确。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错误。
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他的弟子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相对静止的存在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解析:选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既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又看到了
1
相对静止的存在;“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可见,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B正确;两人都看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的绝对性,这是共同点,不是分歧点,A、D排除;C与题意不符,排除。
4.(2024·豫南九校联考)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推广的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对成语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按图索骥——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A。郑人买履说的是郑人拘泥于教条的心理,启示我们要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①正确;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这启示我们要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②正确;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这启示我们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规律办事,③错误;按图索骥指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④错误。
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的观点
解析:选A。题干中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6.(2024·鄂尔多斯第一中学月考)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发出“故宫口红”“故宫面膜”等1万余种文创产品,让600岁的故宫一下子年轻起来……文创产品从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2
转变为圈粉无数的寻常物件,它们承载的传统文化也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材料体现了( )
①事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②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功 ③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④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事物是客观的,不能说事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身发展,①错误;“文创产品从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转变为圈粉无数的寻常物件”等,体现了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功,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③错误。
7.(2024·河南非凡吉创联盟调研)在企业经营中,如果产品市场方向不对头,则企业生产效率越高,产品积压就会越多,库存越严重,可能会引发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快速崩盘,一发不可收拾。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规律是客观的,只要不违背规律就能成功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能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D.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解析:选D。材料中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D符合题意;不违背规律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做事成功还需要其他条件,不违背规律不一定就能成功,A错误;材料不体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企业经营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体现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C不选。
8.(2024·成都摸底)很多公共资源具有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的特征,如果个体都专注于追求自身利益而过度使用公共资源,最终就会引发冲突,损害所有人的利益,这一理论被称为“公地悲剧”。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冲突是引发“公地悲剧”的主要原因 ②“公地悲剧”的根源在于没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选考)2024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