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言文中虚词大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言文中虚词大全

文言文中虚词共有十八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详解: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触龙说太后》)

文言文中虚词大全

文言文中虚词大全文言文中虚词共有十八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详解: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yya96owyz3uh255c6he20sz532aec00ca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