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意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此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政论性。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2.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与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人们统称为新闻性。概括地说,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就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3.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新闻评论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是其他新闻体裁所没有的,却为一切政论文所共有,所以统称为政论性。

4.论点 新闻评论的论点,概括评论主体对于所论述的事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通过表达某种观念、思想、见解、主张,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5.论据从表达角度说,新闻评论的论据,是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的总称。

6.论证在表达阶段,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及方式方法。

7.口播评论 “口播评论”专指广播、电视的一种共用形式,即单纯以评论主体(作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面向听众和观众的评论形式,不含实况音响或采访同期声的广播或电视评论形式。

8.谈话体评论与谈话体谈话体评论专指以谈话方式阐述对事物看法的评论形式,是谈话体文章或话语的形式之一 。

9.音响评论又称录音评论,指兼用论述语言和音响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

10.图像评论凭借电视媒体的符号系统,遵循声画并重原则,注意现场画面论据功能,讲求主体话语“二元一体”表达效果的评论类型。

11.夹叙夹议即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可融理、事、情于一体,并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论述方式和方法。

二、简答

1.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类别 报纸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不署名评论 社论(编辑部文章) 本台评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本台评论员 (评论)(特约评论员) 本台短评 短评 编后话 编者按和编后 署名评论 记者述评 专栏评论 记者述评 署名短评 不署名评论意味着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意见和看法。 社论/本台评论:这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最高规格的评论,通常用来阐述重大的,全局性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评论员文章:规格仅次于社论和本台评论的评论类型。所论述的问题虽是重要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但问题本身一般带有局部性,特约评论员文章,往往对所论述的问题做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

短评:这是一种轻型评论。论述对象一般不是整个事件和问题,而是事件或问题具有启发意义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某一点。

编者按和编后:在不署名评论中,是最简短、最轻便,也是最低规格的类型。编者按有两种,一种是介绍性的,一种是议论性的。编后的规格相当于编者按,因放在新闻报道或其他文章后面而得名。广播、电视由于自身的传播方式,一般不用文前的编者按语,而用“编后话”。

署名评论:主要有记者述评和署名短论两种。

记者述评,又称新闻述评,实际上是从新闻述评衍化而来的评论形式。 署名短论多属于专栏评论。

2.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

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短、浅、软(恽逸群) 短小、浅显、生动活泼、亲切平易

3.软:讲求说理艺术

软:讲究说理方式,讲究宣传方法和方式,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广播评论是一种舆论形式,它只能吸引而不能强求听众听,因此需要讲究说理的艺术, 包括:

(1).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位平等的朋友身份面向听众;无论是正面倡导还是批评性的评论都能以平等的态度、平易近人的口吻说理。

(2).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

(3).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 (4).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材料、方法和喜听乐闻的方式说理。 “短、浅、软”作为广播评论的相对特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文章短小精悍,浅显通俗,适应听众的收听耐久力和接受能力,可为多数听众创造方便的收听条

件;讲究“软”,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轻松风趣,使听众进入乐于听的境界。三者互为作用,将使广播评论更好地适应广播的传播特点,以收到更好地听知效果。

4.画面、同期声、字幕的运用

画面可直接再现事物、场景以及记录其发生、发展过程,是电视传播不可或缺的表意符号及其表现优势的基础。 怎样恰当地运用画面,要坚持三原则:①坚持说理服务的原则②恰当处理同言语的关系: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和声画分离的现象③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技法和编排手段,加强画面自身的论辩功能

同期声:指与画面同步摄录的各种声音,包括伴随客体发展变化而发生的声音,因采访而发生的现场和非现场访谈音响,以及与客体发展变化、采访活动相联系的环境音响。同期声在评论中的作用:1.增强真实感、可信性2.渲染气氛、增强现场感和感染力。为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精心处理它与论述语言的关系,使二者紧密结合。

字幕:指根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是电视的可视因素之一。适当运用字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画面、声音的缺陷,使观众通过视、听、读三位一体,以及同向、多维的感知通道,获得更为确切的理解。具体说,字幕有以下两方面作用:1.提示、强调作用;2.补充、说明作用

画面、同期声和字幕,都是电视评论独具的表现手段,恰当地运用,需注意以下原则:①一切以充分体现立论,为深入浅出而确切地说理服务;②双向互补原则:在保持画面连续性、完整性,同时恰当处理和利用声音的可间断性。③以论述语言为主导原则。

5.“类交流”:谈话体评论的灵魂

“类交流”是谈话体评论的灵魂,从表现形式上,谈话体评论是一种模拟日常谈话的评论形式。模拟语境所产生的交流感,不同于日常交流中的直接交流,所以,称为“类交流”。 “类交流”带有双向色彩,可唤起受众的参与感,促使受众进入主动接收,主动思考的状态。“类交流”离不开交流中介;中介得体、恰当,即符合受众接受心理和需求,也与话题性质、文本基调一致。

6.选题、立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征

立论一般在选题的基础上提炼的,其过程有三个阶段:1.形成认识深度:对特定事物解剖、分析,洞察其内里,具体了解其方方面面;2.确定立论角度:回到事物群中,与受众联系起来,以选择适当的理论角度;3.控制立论高度:主要从受众实际出发,(既有认识、认识能力、容忍能力)确定基调。 立论的基本目标:求真求新C

广播、电视评论的立论,重点在明确新闻评论立论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立论的基本目标:求真求新 一、立论要求真戒妄

“真”指真理性,以真理为武器,正确分析、论述、说明、揭示各种现实事件、问题;所以,新闻评论的真有两层意思,即副实和正确。副实:力求中心思想和基调切合实际,恰如其分。具体包括三方面:①副客观事物之实 评论都要有特定的评论对象,不论典型人物、事件,都是客观、具体的。立论要揭示事物本质,就要从评论对象的实际出发,深入洞察之,并恰当概括和抽象,以形成中肯的,

富有说服力的立论;②副今天之实 也就是立足于今天,用今天的眼光观察事物、研究问题,使立论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以服务社会; 既要善于把具体的事物放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观察、分析,也要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今天的事物或事物的现状;③副受众之实 指立论的基调(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要尽可能适应多数受众的接受能力,结合受众实际,形成不同格局、层次,并通过适应,更好地达到引导、提高受众接受能力的目的。立论正确与副实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力求立论副实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客观实际(包括受众思想实际的过程)。 二、立论要求新弃庸

立论所追求的新,一是“真”的升华或研究客观事物的结晶,不是单纯在理论上标新立异;二是主要为受众求新,而非单纯为阐明自己的“独到见解”。立论求新的主要表现和途径,有三方面:①思想新: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真知灼见或规律性认识;着眼于提供 切中事物实质的见解和认识,此见解和认识未必“师心独见”、前无古人,但要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剀切、中肯的看法;②境界新:从特定背景出发开拓认识的新深度,要善于调动背景来避免“炒冷饭”;③角度新:为受众寻求观察事物,认识问题的新途径,以激发其共鸣;通过认识事 物不同的侧面或选择角度,开辟认识客观事物的新途径。

7.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殊性

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殊性是指如何按照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接收状态,精心体现新闻评论立论的共同目标和基本要求,大概归纳为三方面: ①焦点尽可能集中:这是普通原则,自觉讲求立论集中再集中,着力发掘其深层的、具有普遍启发意义的内在含义,以收到以小见大的预期效果。焦点怎样集中?A“宽题走窄路”:在立论过程中,寻求恰当突破口或切入点;B“窄题走宽路”:立论要因小见大,先引申后集中,以达到举一反三。

②更加讲究角度:客观事物为多面体,一个论题,不同立论角度导致不同立论效果;哪种 角度恰当,需综合考虑一下三个主要因素:A评论的性质和论题的类型;B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及所处地位和覆盖范围;C受众的实际情况(其关注重点、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

③适当节制调子:立论调子贵在适当——A与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原则保持一致;B切合评论对象的实际;C照顾多数受众的接受能力

8说理要看对象的原则

看对象说理主要看三方面:

1.看受众的需要:同受众的切身利害联系起来;

2.看受众的接受能力:包括思想水平、文化基础、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等; 3.看受众的接受习惯,看对象说理要讲究的方法,最根本的是:①牢固树立为多数受众服务的观点,密切与受众联系;②加强经常性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社会脉搏和受众的注意力。

三、多选

四、论述

1.完善广播、电视评论个性特征的途径

如何完善和发展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这是一个自觉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也要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 一.适应受众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评论如同其他广播、电视新闻体裁一样,可以拥有广泛的受众。 适应受众的广泛性,既是把可能拥有的受众变成实际拥有的受众的保证,也是广播电视评论完善自己个性特征的必由之路。

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受众的观念是关键,它必然促进广电评论发生一系列变化: 1.扩大评论领域,更加注意研究实际,尽可能捕捉和论述现实社会生活中与受众休戚相关的问题;

2.调整评论角度,尽量从多数受众关心的,易于理解的角度阐述有关问题,促使评论角度多样化;

3.摆正与受众的关系,以平等的态度面向受众,增加评论的贴近性和亲切感,而非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4.改进说理方式方法,以多数受众熟悉的材料、易懂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口吻说理;

5.从关心传播效果出发,整体上为受众创造更方便的接收条件。比如在评论中作必要的交代、说明、解释,以及在节目安排、节目预告、内容提要和播音方面提供收听方便。

二.正视内容的选择性

内容选择通常有两种:一是基于需要的选择,从宏观实际的需要出发,权衡后,再确定评论;一是基于可能的选择,从媒介和体裁能否胜任出发的选择。

严格地说,广播、电视评论的内容选择,主要是基于可能的选择,或在慎重考虑社会需要基础上的再选择。应积极扬长避短,能动地处理需要和可能、内容与形式间可能的矛盾。

一般性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是否善于论述,或取或舍。对于本来不善于论述却又非论述不可的内容,要立足于需要,能动的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把观念性的内容具体化;2.在症结处充分展开;3.适当化整为零:有些重大题材涉及许多处于同等地位的侧面,不便突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化整为零,以相对独立的系列评论的形式播出;但运用此法要注意:①用在不用此方式就不能充分论述的问题上;②尽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让受众只看、听某一则就能确切理解本则内容;③为受众提供可集零为整的条件,如扼要复述此前播出的内容、提示下篇要点等。

正视内容的选择性,是为了更好发挥广播、电视评论的优势。 三.探索形式的特殊性

广播、电视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本身就是一种形式。这里所说的形式特殊性,指从属于体裁的形式——包括评论的具体类型和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这是广播电视评论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视评论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的新闻评论,在形式上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特殊处理方法。如:广播评论开头可复述前论的内容,电视评论《保护耕地,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一、名词解释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意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此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政论性。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2.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与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人们统称为新闻性。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xnw9985zq2cg5g8iu5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