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病因学 第三节 发病学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 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是指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的排序。 7、病因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8、病因与条件:

(1)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2)条件:是指促进或阻止疾病发生发展,不能决定其特异性。 9、诱因与危险因素:

(1)诱因: 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2)危险因素: 可能是疾病的致病因素或条件,也可能是该疾病的一个环节。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0、发病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科学。 11、分子病:

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12、受体病:

是指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它又可分为遗传性受体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和自身免疫性受体病(如重症肌无力等)两种。 13、胱氨酸尿症:

是指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胱氨酸、精氨酸、鸟氨酸与赖氨酸转运发生障碍,这四种氨基酸是经同一载体转运的,当此转运系统的载体蛋白发生遗传性缺陷时,靠其转运的氨基酸就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随尿排出,形成胱氨酸尿症。 14、基因病:

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15、死亡:

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呼吸和心跳停止,各种反映消失。 16、濒死(临终状态):

是指大脑功能(脑干以上)明显抑制,各系统机能明显减弱,心跳呼吸极度微弱。长者1-2天,短者数分钟。 17、临床死亡:

是指神经抑制波及延脑,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反射 消失。但组织内仍进行着微弱的代谢,此期持续6─8分钟。 18、生物学死亡:

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器官系统的代谢和功能相继停止,并逐渐出现尸冷、尸僵、尸斑,最后尸体腐败。 19、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 20、 “植物状态”或“植物人”:

指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主观意识丧失,但患者仍保留皮层下中枢功能的一种状态。“植物状态”与脑死亡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仍保持自主呼吸功能。 21、临终关怀:

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方法的全方位服务与照顾,使病人在较为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 22、安乐死:

是指对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用医学方法结束生命的一种措施。

二、简述题(10)

1、举例说明病因与条件的区别。

答: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治病因素。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或社会因素。例如,结合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因,但在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良好、营养充足的人群,一定量的结合杆菌侵入并不一定引起结核病。然而,在营养不良、居住条件恶劣、过度劳累等“条件”下,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即使少量结核杆菌进入机体便可引起结核病。病因与条件的区别是,病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条件不一定会引发疾病,一个是必要条件,一个是非必要条件。

2、简述诱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诱因是指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如肝硬化患者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可致血氨突然增高而诱发肝性脑病。肺部感染、妊娠、过量体力活动、过度过快输液、情绪激动等常常是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 3、简述社会和心理因素是如何导致躯体疾病。

答: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长期的紧张工作,不良的人际关系,恐惧,焦虑,悲伤及愤怒等情绪反应,以及自然灾害和生活事件的突然打击等。这些因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等;还可通过精神,心理作用导致机体不同器官或系统的功能,代谢紊乱及形态结构变化,参与高血压冠心病及溃疡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4、哪些因素可引起疾病谱的改变?

答:疾病谱是指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的排序。随着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环境污染等的变化,疾病谱会发生明显改变。

5、举例说明因果交替如何加重疾病。

答: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称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加重病情,导致恶性循环。例如,大出血,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和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加重心输出量减少。这种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中,组织血液灌溉进行性下降的过程是因果交替导致恶性循环而加重损伤的典型范例。

6、简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联。

答:疾病可表现为局部变化或全身变化或两者兼有。通过神经体液途径的调节,局部病变可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影响局部病变的发生发展。①例如,毛囊炎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还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引起白细胞升高、发热、寒战等全身性表现。②有些局部改变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如糖尿病患者局部皮肤瘙痒、溃烂,是全身性血糖持续升高的毒性反应,此时若单纯给予局部治疗而不控制糖尿病则不会得到预期效果。

7、简述疾病过程中神经调节失衡如何影响分子水平的改变。

答:许多致病因素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些致病因子可直接损害神经系统,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直接破坏神经细胞,导致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有些致病因子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例如,大出血致休克时,由于血压降低,对颈功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

受器的刺激强度减弱,使抑制性传入冲动减少,由此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反射性强烈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在回升血压的同时可能导致组织缺血缺氧。

8、如何根据关键科学问题选择疾病的研究策略? 答:疾病的研究方法繁多,针对不同性质的疾病,可选择截然不同的研究策略。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用于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例如:许多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未明,一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与许多因素有关。可以通过这个疾病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学建模,模拟疾病流行过程达到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描述疾病流行规率,考核疾病防治效果。(2)临床研究:主要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为研究内容,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3)基础研究:医学研究中大量的前期理论性工作及其应用效果的检测(包括新药药效,药代动力学,毒性等)均属于基础研究的范涛。由于特定的组织器官观察,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因此大量的医学基础研究必须通过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来实现。 9、临床上判断脑死亡的依据有哪些?

答: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为:①无自主呼吸,实施人工呼吸15分钟以上,自主呼吸不能恢复。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管造影证明脑部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10、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临床上有何区别? 答: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临床鉴别是: 指标 定义 自主呼吸 意识 脑干反射

恢复的可能性

脑死亡 全脑功能丧失 无 丧失 无 无

植物状态

脑认知功能丧失 有

有睡眠/醒觉周期,无意识 有 有

三、填空题(5)

1、引起疾病的原因有 、 、 、 、 、 、 。

2、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有 、 、 、 。

3、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有 、 、 、 。

4、疾病经过一般分为四期 、 、 、 。

5、传统的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 、 、 。

填空题正确答案: 1、答:(1)生物性因素(2)理化性因素(3)营养性因素(4)遗传性因素(5)先天性因素(6)免疫性因素(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2、答:(1)自稳态失衡与调节(2)损伤与抗损伤 (3)因果交替 (4)局部和整体。 3、答:(1)神经机制(2)体液机制(3)组织细胞机制(4)分子机制。

4、答:(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转归期。 5、答:(1)濒死期 (2)临床死亡期 (3)生物学死亡期。

四、单项选择题(14) 1、疾病的概念是指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下降的过程 本题正确答案:C

2、 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本题正确答案:E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本题正确答案:B 4、死亡的概念是指

A.心跳的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本题正确答案:D

5、 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 .自主呼吸停止

D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本题正确答案:C

6、患者张某,男,30岁,近几天自觉头痛、全身酸软不适、鼻塞、咳嗽、流清鼻涕。医生诊断为流感,你认为下列哪种因素是引起流感的主要原因

A.化学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v2443vk6z4n7xz5eecp3x5if1klmb00b0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