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安徽花鼓灯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安徽花鼓灯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研究

安徽省是我国史前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淮河一带流行着一种被誉为“东方芭蕾”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叫做“花鼓灯”。花鼓灯在安徽民间歌舞艺术中占有的独特地位,使身处不同环境和不同角度的研究者们在对花鼓灯的研究中众说纷纭,而多角度的研究也使花鼓灯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并促进了花鼓灯研究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一、安徽花鼓灯音乐艺术形态

1.安徽花鼓灯音乐的主体结构。安徽的花鼓灯是一种集器乐、灯歌和舞蹈为一体的民间歌舞形式,它自身有3个要素与其他类型的歌舞形式有着天壤之别。从音乐的本体形态来看主要有3个部分,即器乐演奏-花鼓灯的锣鼓、花鼓灯的后场小戏和人声合唱-花鼓灯歌。 2.花鼓灯的锣鼓音乐。无论是舞蹈还是灯歌,花鼓灯的表现形式与花鼓灯锣鼓关系十分紧密。花鼓灯锣鼓作为花鼓灯的灵魂所在,不仅能够烘托气氛,还可以带动表演者在表演中的规定动作和表演积极性,并很好地控制表演者的表演节奏和感情。花鼓灯锣鼓分为“曲牌锣鼓”和“下场锣鼓”两种。“下场锣鼓”节奏主要以2/4拍为主,常出现于表演的开头和中间,鼓点包含大收、小收、扒锣和闷锣等。 二、钢琴作品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综合运用

《凤阳花鼓》作为安徽民歌,被瞿维先生引用作为《花鼓》的主题,表现了人民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其中也体现了安徽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1946年,瞿维创作了钢琴曲《花鼓》,而此时,我国正处于战争的年代,也是一个改变的年代。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瞿维的钢琴曲《花鼓》更好地表达了解放区人民喜悦的心情。在创作这首钢琴曲时,瞿维应用了创新、借鉴和突破等创作手法。《花鼓》沿袭了民族风格的特色,促进了钢琴音乐的

进一步发展。从《花鼓》第一段的15-77小节来看,主要采用的曲调是民歌《凤阳花鼓》和安徽的花鼓灯形式。凤阳花鼓还有一些其它的名称,比如“双条鼓”“花鼓”“打花鼓”等,它属于民间表演艺术,是舞蹈和民间音乐的结合。凤阳县是凤阳花鼓的发源地,它分布在沿河的村庄和城镇。凤阳花鼓主要通过两个人或一个人敲鼓、击锣表现出来,一些艺人曾经把这个当作行乞的手段,所以凤阳花鼓广为流传。1978年以来,凤阳花鼓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也在内容上发生了变化。凤阳人以凤阳花鼓为娱乐的工具,大家都很喜爱花鼓的演唱,不管是农村人办婚礼还是城市人办婚礼,凤阳人都会进行凤阳花鼓的表演,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就演唱、花势、舞步和打法而言,花鼓引进了一些现代歌舞的元素,同时还伴有地方特色,形式也多种多样。 (一)《花鼓》与地方方言

语言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方言,它作为地域性语言文化的变体,也成为两个不同地区相互区别的重要文化因素。“安徽方言”是各种不同方言杂糅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语言系统,它既包括官话方言也包括非官话方言。官话方言主要以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为主,江淮官话主要集中在江淮一带及长江的南部地区,而中原官话则集中在淮南和淮北的一些城市;非官话方言主要包含吴语、赣语和徽语,吴语主要集中于黄山周边地区及河流的南段城市,赣语则分布于沿江城市及大别山区的南部地区,而徽语则集中在徽州府地区及黄山南部山区。另外,由于近百年以来南方的客家人大规模地向安徽南部迁徙,从而形成了客家话。有很多模仿安徽人说话方式的痕迹存在于《花鼓》中,比如倚音、快速音阶下行等,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安徽方言中甩腔和快速的特点。 谱例1

该谱例的3、4、5小节中,右手的音符很密集,速度也比较快,左右手的音符全部呈下行,充分地体现出了安徽方言声调向下、语速快、直的特點。 谱例2:

上图中的第4小节,左手谱例中有一个前倚音,这个前倚音则代表了安徽方言中的甩腔特点。 (二)《花鼓》与民间器乐

我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乐器,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历史,并闻名于全世界,从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器乐曲上,瞿维先生得到很多的借鉴,所以才创造了表现手法多样的花鼓,并且拓展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给中国钢琴的本土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瞿维的《花鼓》对打击乐的模仿的大量运用,使人们生活中热闹和喜庆的场面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谱例3: 谱例4:

前14小节是作品的序奏,主要是对“打花鼓”中锣鼓的声音和节奏音型的模仿,喧闹的锣鼓声随之而来,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 (三)《花鼓》与民间舞蹈

传言在明朝初期就发现了淮北花鼓,然而书面记载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淮北花鼓戏的发展得益于安徽淮北地区民间的歌舞。因为它产生于淮北地区,表演过程中男演员身背花鼓,花鼓也是主要的伴奏乐曲,这也是淮北花鼓戏的由来。在安徽还有另外一种受人欢迎的花鼓舞,它有好几种叫法,“双条鼓”“花鼓小锣”“凤阳花鼓”。花鼓的外观较小巧,鼓面直径较小,约3寸,有两根鼓条,约1尺5寸,较细。“双条鼓”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演员们一手拿鼓,另外那只手拿着两根鼓条同时敲击鼓。从花势、打法和舞步上来看,凤阳花鼓延续了安徽的地方特色,而且还融汇了许多现代歌舞的表演特色,在形式和气氛方面比较欢快活泼,同时还伴有新形式舞蹈的出现,名声也越来越响。

三、钢琴曲《花鼓》演奏分析

“音乐艺术无法脱离音乐表演而单独存在,即使它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多么深刻,音乐作品多么的优美动人,都有赖于音乐表演来体现其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正因为如此,音乐表演艺术被誉为音乐作品

安徽花鼓灯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研究

安徽花鼓灯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研究安徽省是我国史前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淮河一带流行着一种被誉为“东方芭蕾”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叫做“花鼓灯”。花鼓灯在安徽民间歌舞艺术中占有的独特地位,使身处不同环境和不同角度的研究者们在对花鼓灯的研究中众说纷纭,而多角度的研究也使花鼓灯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并促进了花鼓灯研究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o1f90t93u7f2vc1v0ey6gjog0oh7b0066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