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徐向南 肖永胜 樊嘉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2(019)006 【总页数】3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最近几十年对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肝癌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5%左右。肝癌是在环境序贯作用下由一群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遗传不均一的细胞群,肝癌细胞和间质成分构成的微环境在肝癌研究中日益被重视[1-2]。正确认识肝癌微环境并把握肝癌细胞与间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认识肝癌起始、演进和转移的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在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程中,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5]。HSCs也是构成肝癌微环境的主要间质细胞,本文拟对其在肝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HSCs的生理功能与病理作用

HSCs是肝脏重要的间质细胞,约占肝脏所有细胞的5%~8%,占肝脏所有非实质细胞的13%[6]。HSCs曾被称为Ito细胞、贮脂细胞、窦周细胞等,最初于1876年由Kupffer首次发现,后来Ito和Nemoto观察到肝窦状隙周围细胞含大量脂滴;1971年,Wake观察到了HSCs的自发荧光,用氯化金染色证实HSCs脂肪小囊泡富含维生素A;1996年美国肝病会议正式命名其为HSCs。20世纪末,Geerts和Friedman等建立HSCs分离纯化方法,为随后

HSCs功能的分析提供了前提条件[7]。

HSCs主要位于肝脏Disse间隙内,形状不规则,其树突状突起附着于窦内皮细胞外表面、相邻肝细胞表面或伸入肝细胞之间。常规HE染色难以显示HSCs,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可以对其定位。HSCs具有静息和激活两种状态。静止状态下的HSCs主要参与维生素A的动态平衡的维持,HSCs胞浆中含有类视黄醛物质的脂滴,贮存体内80%的维生素A;HSCs还可合成一定量的细胞外基质及少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参与肝脏的三维结构的维持。当肝脏受到病毒感染等病理因素刺激时,HSCs增殖活化,转变为其活化形式——肌成纤维细胞,表现为细胞增殖、胞浆中视黄醛减少、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收缩性增加,并产生大量以I、III型为主的胶原以及纤维连接蛋白、蛋白聚糖类和葡糖氨基聚糖类,大量无序的细胞外基质堆积导致肝脏纤维化,并可进一步引起不可逆转的肝硬化[4-5,8]。

HSCs参与体内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非免疫学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HSCs的非免疫学功能包括:参与维生素A的储存与代谢,支撑肝窦内皮细胞,调节肝窦血流、调节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产生和降解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剂的生成,参与肝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HSCs的免疫调节功能包括:抗原递呈,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包括调节免疫应答所需要的Toll样受体)、共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调节T细胞应答等[9-11]。

2 HSCs通过非免疫学机制促进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HSCs的激活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有关,肝癌组织中变形的肝血窦与癌细胞之间HSCs数量

明显增多,肝包膜下及坏死灶周边也可见较多的HSCs。癌巢内HSCs紧贴癌细胞表面,构成癌的间质成分[3]。分化程度为III~IV级的肝癌组织内活化的HSCs数量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为I~II级者,伴有门静脉癌栓者肝癌组织内活化的HSCs数量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12]。Amann等[13]通过用培养过HSCs的条件培养基培养HCC细胞以及将HSCs与HCC细胞共同培养,发现活化的HSCs能够促进HCC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减少HCC中央坏死区的形成。活化的HSCs通过以下非免疫学机制促进HCC发生与发展:(1)促进肝硬化发生癌变。肝硬化是HCC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很多肝癌患者都有肝硬化的病史。Amann等[13]的研究表明,活化的HSCs能够影响肝硬化的癌变速度;(2)通过产生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or-2,MEF-2),募集I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乙酰基转移酶 (histone acetyl transferases,HATs)、破 坏HDACs/HATs的动态平衡,引起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失调,从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Bai等[14]发现,HCC组织中HSCs活性增强且其分泌的MEF-2增多,对HDACs/HATs的募集作用明显增强,导致组蛋白H3、H4出现高度乙酰化;(3)激活内因子(NF-κB)和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ERK),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Amann等[13]的研究发现,将HSCs和HCC细胞共同培养时NF-κB和ERK的表达明显增强;(4)产生 MMP-2,增强细胞外基质的修复,从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活化的HSCs是产生 MMP-2的主要细胞。MMP-2是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发生修复的关键酶。MMP-2的活化受到膜型基质金属蛋白 酶-1(membrane typ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T-MMP-1)和

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进展徐向南肖永胜樊嘉【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9)006【总页数】3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最近几十年对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肝癌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5%左右。肝癌是在环境序贯作用下由一群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遗传不均一的细胞群,肝癌细胞和间质成分构成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npvs0w4p88iiwn479cv9uewu2s0a001e2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