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园林规划设计文本课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亭的位置选择 亭子位置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观景,即供游人驻足休息,眺望景色;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景,即点缀风景,具体应根据功能需要和环境地势来决定。总之既要做到建亭之处有景可赏,又要做到亭的位置与环境协调统一。下面是亭子经常所选择的几种地形环境。

(l)、山上建亭。这是宜于远眺的地形,特别是山巅、山脊上,眺览的范围大、方向多,同时也为登山中的休憩提供一个坐坐看看的环境。

(2)、临水建亭。水边设亭,一方面是为了观赏水面的景色,另一方面也可丰富水景效果。水面设亭,一般应尽量贴近水面,宜低不宜高,突出水中为三面或四面水面所环绕。

(3)、平地建亭。通常位于道路的交叉口上,路侧的林荫之间,有时为一片花圃、草坪、湖石所围绕;或位于厅、堂廊、室与建筑之一侧,供户外活动之用。有的自然风景区在进入主要景区之间,在路边或路中筑亭,作为一种标志和点缀。 (二) 廊.

1.廊的作用 廊通常布置在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划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如果我们把整个园林作为一个“面”来看,那么,亭、谢、轩、馆等建筑物在园林中可视作“点”;而廊、墙这类建筑则可视作“线”。通过这些“线”的连络,把各分散的“点”连系成一有机的整体。 2.廊的类型 廊依位置分有爬山廊、水走廊、平地廊;依结构形式分有空廊(两面为柱子)、半廊(一面柱子一面墙)、复廊(两面为柱子、中间为漏花墙分隔);依平面形式分为直廊、曲廊、回廊等。 (三)榭

凭借着周围景色而构成的,它的结构依照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一般把“榭”看做是一种临水的建筑物,所以也称“水榭”。它的基本形式是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立于岸边,平面四周以 低平的栏杆相围绕,然后在平台上建起一个木构的单体建筑物,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成为人们在水边的一个重要休息场所。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树”,网师园的“濯缀水阁”等。 (四)航

舫是依照船的造型在园林湖泊中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供人们在内游玩饮宴,观赏水景,身临其中之感。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一侧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通常下部船体用石建,上部船舱则多木结构。由于像船但不能动,所以亦名“不系舟”。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航斋”、北京颐和园的石舫等都是较好的实例。

二、园林小品类型及其特征 (一)、园桌、园椅、园凳

它的作用是供人休息、赏景之用。一般布置在人流较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如树阴下、水池、路旁、广场、花坛等游人需停留休息的地方。设计时应尽量做到构造简单,坚固舒适,造型美观。也可与花台、园灯、假山等结合布置 (二)、花架

花架是攀缘植物的棚架,又是人们消夏,避荫之所。花架在造园设计中往往具有亭、廊的作用,作长线布置时,就像游廊一样能发挥建筑空间的脉络作用,形成导游路线 ;也可以用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的深度。作点状布置时,就像亭子一样,形成观赏点,并可以在此组织对环境景色的观赏。在花架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与土壤条件,使其适应植物的生长要求。要考虑到没有植物的情况下,花架也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三)、园门、园窗、园墙

1、园门 有指示导游和点缀装饰作用,园门形态各易,有圆、六角、八角、横长、直长、桃、瓶等形状。如在分隔景区的院墙上,常用简洁而直径较大的圆洞门或八角形洞门,便于人流通行;在廊及小庭院等小空间处所设置的园门,多采用较小的秋叶瓶、直长等轻巧玲斑的形式,同时门后常置以峰石、芭蕉、翠竹等构成优美的园林框景。

2.园窗 一般有空窗和漏窗两种形式。空窗是指不装窗扇的窗洞,它除能采光外,常作为框景,其后常设置石峰、竹丛、芭蕉之类,通过空窗,形成一幅幅绝妙的图画,使游人在游赏中不断获得新的画面感受。空窗还有使空间相互渗透,增加景深的作用,它的形式有很多,如长方形、六角形、瓶形、圆形、扇等。 漏窗可用以分隔景区空间,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起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而漏窗自身有景,逗人喜爱。漏窗窗框形式繁多,有长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等。

3.园墙 在园林建筑中一般系指围墙和屏壁(照壁)而言。它们主要用于分隔空间、丰富景致层次及控制、引导游览路线等,是空间构图的一项重要手段。园墙的形式很多.如云墙、梯形墙、白粉墙、水花墙、漏明墙、虎皮石墙等。 (四)、雕塑

这里指的雕塑主要是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不包括烈士陵园、名人纪念公园中的纪念碑雕塑

园林雕塑的取材应与园林建筑环境相协调,要有统一的构思,使雕塑成为园林环境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雕塑的平面位置、体量大小、色彩、质感等方面

都要置于园林环境中进行全面的考虑.

三、园林建筑与小品布局的一般原则

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问题。园林建筑的艺术布局内容广泛,从总体规划到局部建筑的处理都会涉及。以下简述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 2、满足造景需要

3、讲究空间渗透与层次 4、讲究空间序列

3-4园林植物

一、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1、符台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 2、考虑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 3、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4、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二、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一)、孤植

1.造景特性 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此树又称孤植树。有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是2-3株乔木紧密栽植,形成一个整体。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一般不超过1.5m,远看和单株栽植效果相同。孤植树下不得配置灌木。孤植树作为局部空间的主景,供人观赏;还可起庇荫作用,供人休息、眺览。 2.树种选择 宜选择树冠开张,体形雄浑;生长健壮,寿命较长,不含毒素,没有污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雪松、黄山松、金钱松、香樟、榕树、鹅掌楸、鸡爪槭、垂柳、樱花、梅花、桂花、银杏、合欢、枫香、重阳木、七叶树等。但在具体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和具体要求。 3.种植位置 孤植树种植的位置,总的来讲,要求比较开阔,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反映植物个体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另一方面,作为局部构图主景的孤植树,应安排合适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点,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宜的观赏位置。

孤植树种植的具体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l)布置在开阔大草坪或林中草地的 自然重心处,(2)配置在开朗的江、河、湖畔,(3)配置在可以透

视辽阔远景的高地、山岗上,(4)配置在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或水系的转弯处、假山蹬道口以及园林的局部人口处,。(5)布置在公园铺装广场的边缘。 4.配置要求 在配置孤植树时,必须充分考虑孤植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体形与其环境相协调,色彩与其环境有一定差异。 (二)、对植

1.造景特性 对植是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人口,用作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技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景。 2.配置形式 对植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配置形式。

(1)、对称式对植。即采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一般选择冠形规整的树种。此形式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之中。

(2)、非对称式对植。即采用种类相同,但大小、姿态不同的树木,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沿中轴线两侧作非对称布置,其中稍大的树木离轴线垂直距离较稍小的树木近些,且彼此之间要有呼应,要顾盼生情,以取得动势集中和左右均衡。此形式多运用于自然式种植环境之中。

在非对称式对植中,沿中轴线左右配置的树木也可以采用株数不同,树种相同的树木,如左侧是 l栋大树,右侧为同种的2株小树;也可以两侧是相似而不相同的两个树种;也可以两侧是外形相似的两个树丛。 (三)、列植

1.造景特性 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列植与道路配合,可构成夹景。列植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如道路、建筑、矩形广场、水池等附近。列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

2.树种选择 列植宜选择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树冠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圆锥形等。

3.栽植间距 取决于树木成年冠幅大小、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 等。一般乔本采用3.8m,灌木为1—3m。 4.栽植形式 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 (四)、丛植

丛植通常是指由2株到十几株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丛植所形成的种植

类型是树 丛。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即必须挑选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 树丛配置的要领:①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② 平面布置要疏密有致,立面构图要参差错落;③ 树丛各植株个体之间在形态、色彩上要协调一致,同时要有差异,以体现变化统一的原则;④ 树丛四周要相对开阔,留有适宜的观赏视距。 (五)、群植

1.造景特性 群植通常是指由20。30株树木混合成群种植的配置方式。群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群。它主要是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并以此构成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

2.布设位置 树群通常布置在有足够观赏视距的开朗场地上作为主景的树群,其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4倍、林群宽度的1.5倍距离内,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观赏。树群栽植地标高最好能高出外围地段,形成向四面倾斜的地形,以利排水和突出主景。

3. 立面结构 混交树群多采用郁闭式分层结构,从高到低最多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以及草本层5个层次。

4.平面布局 通常将高大常绿的乔木布置在中间,作为背景,亚乔木在其周围,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

5.生态要求 树群在树种选择和组合配置时,除了像孤植树、树丛那样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外,还应注意树群内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六)、林植

园林中以大量树木进行栽植的配置方式,称为林植。

1.密林 林木郁闭度为0.7—1.0,林地道路广场密度为5%~10%。

(l)、单纯密林 (2)、混交密林

2. 疏林 林木郁闭度为0.4 ~0.6;道路广场密度在5%以下。由于疏林里林木密度较稀疏,常把疏林与草地结合营造,称为疏林草地。

(1)、树种选择。以落叶乔木居多,落时树内应搭配适当的常绿树种。林下草地应选择耐践踏的草种,以利游人活动。 (2)、配置方式。宜采用自然式配置,

园林规划设计文本课件 

2.亭的位置选择亭子位置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观景,即供游人驻足休息,眺望景色;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景,即点缀风景,具体应根据功能需要和环境地势来决定。总之既要做到建亭之处有景可赏,又要做到亭的位置与环境协调统一。下面是亭子经常所选择的几种地形环境。(l)、山上建亭。这是宜于远眺的地形,特别是山巅、山脊上,眺览的范围大、方向多,同时也为登山中的休憩提供一个坐坐看看的环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m6xs5tvxo0daes3z43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